第137部分 (第1/1页)

疑惑翻开往里边看,只看了数行,便不由拍案叫好!

“微臣窃居刑部都给事,于户,兵,工,吏皆不甚了了。今皇上欲改制而诸大臣阻之,何哉?唯恐不利于大明耳!今大臣只知在朝堂争辩,诸论汹汹,实则闭门造车也!微臣恐传闻过耳不实,乘巡陕西之便,沿途探访。天工之伎,在陕西各县劝耕务农,饥馁渐减,米脂诸县曾有四月旱情,而民无所死,其功大焉!臣特记三二事,以白天工学院之大作用……”

我大略的看了一下,里边有不少就是大段详细的介绍天工技术人员在陕西推广玉米番薯花生的情况。其中还有写特重描写的细节,比如那个技术员带兵下田示范,哪个三年未归家等等之类。李觉斯妙笔生花,几十行字就塑造出天工技术人员一心为民的崇高形象。

我合上奏折,心想这个李觉斯倒也不错,懂得实事求是的去当地实际考察一番才回来下结论。总比那些顽固不化的家伙要好很多。这奏折用处极大,李觉斯原先是反对改制的,现在赞成,期间的转变就很能说明一切。

于是我马上叫来黄宗羲他们几个,让他们把李觉斯的奏折直接刊登在《明刊》的页。明刊一行,舆论自然一边倒。让我有点没有想到的是,明刊出来没有多久,郑三俊的联盟更是突然垮解,只留下郑三俊在内的两三人。鉴于天工改制的事情已经过去成了既定的事实,我也特地开恩,免去了郑三俊他们自省的任务,免得总有人在议论改制错对的事情。

经过两个多月的对抗,最后仍旧是我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