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 (第1/4页)

知道机会难得,这一次是韩鑛自己犯错,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此次弹劾事件,他或多或少的在推波助澜。

郑三俊说完,帘后传来皇后的声音道:“本宫收到辅韩大人的奏章,近来有御史就皇上遭鸩毒一事弹劾官员。事关阁臣,本宫为了朝政稳定不得不出来过问!”

郑三俊正是要这一句话,他朗声回道:“娘娘所言极是,那就请各位同僚直言!”

话方毕,有一人快步站了出来,众人一看却是太常寺少卿薛国观,郑三俊赞许的微点了一下。

薛国观道:“臣太常寺少卿薛国观有折弹劾,由于顺天府伊杨延鳞,巡抚使傅山,辅韩鑛的失职,致使有杀手冒充江湖郎中进宫行刺皇上。臣以为,正是由于杨延麟贸然举荐,傅山不辨真假,韩鑛轻易相信才导致出此恶果。古人云‘王子犯法尚与民同罪’,为告诫后来者同样也为让百官引以为鉴,臣请严惩失职官员以正国法。”

薛国观的话让地下百官间响起了一片嗡嗡声,礼部尚书李标出言叱道:“薛大人此言差矣,别的不说,辅韩大人不熟悉医术,而郎中曾有几名医者验过,皆言其人并非骗子。皇上御前神医傅山傅大人同意郎中为皇上诊治之后,韩大人方允许,试问,韩大人失职于何处?”

贺逢圣也道:“前来给皇上看病的郎中身怀医术,若单从诊脉治病,根本无法判断其人是否包藏祸心。皇上病重,臣子亦求医心切。此时有人揭榜,又却非招摇撞骗之人,请之来诊脉乃人之常情!”

郑三俊眉毛一扬反驳道:“此人虽非招摇撞骗,却是另有阴谋!皇上乃大明之主,维护周全是重中之重,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有人失职又是什么?”

贺逢圣虽想给傅山他们脱罪,但郑三俊说得也不错。皇上遇险就是臣下的失职,怎么都要有人来承担责任。韩鑛作为辅,又参与其事,说他没罪倒很难讲过去。

郑三俊说完,后边的人言也正是拿住这点不放,使得支持韩鑛的人有心辩解却无从力。

朝堂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吵的不可开交。温体仁这边的人却乖觉的很,对于两派的争斗丝毫没有参与的意思。不过反过来想也是,无论郑三俊跟韩鑛两人谁得胜,对于温体仁他们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温体仁暗叹皇上病的不是时候,若能早点入阁,那么自己也有说话的权力而不是现在这般看热闹。

正感叹间,温体仁想起了昨日原本不是很熟的王洽跟他说的一番话。王洽虽在礼部作个郎中,但温体仁一直以为王洽是韩鑛那边的人,谁知他居然来说动自己,要保的不是韩鑛却是英国公张惟贤。当时温体仁虽惊讶但想了想,已然明白王洽的心思。

王洽是因为韩鑛做了辅,才硬去攀了关系,为了能在京师有一个好位置他放弃了南京六部侍郎的空缺。但在京两年了,韩鑛丝毫没有给王洽机会。恐怕王洽心中早有怨怼,甚至已经在谋划其他的出路。现在韩鑛被弹劾,下台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王洽自然着急找另外的靠山。不过思来想去,王洽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朝堂里只有郑三俊跟韩鑛争辅,若自己能另外支持一人上位,那么好处是可以预见的。支持韩鑛的官员主要是吏部跟工部,郑三俊的拥护者则是在刑部以及督察院,户部应该是支持次辅钱龙锡的。如果英国公上去竞争,至少有兵部跟世袭的公侯们支持,特别是五军督府的提督们。再加上自己礼部的话,张惟贤任辅的可能性极大!张惟贤又是自己的老上司,这回该不该冒一次险呢?!

就在温体仁还在权衡利害的时候,朝堂的辩论已经告一段落。杨延鳞,傅山,还有钱士升都已经认罪,毕竟他们的责任太明显,地位也非极为重要,没有多少人帮他们开脱。现在攻击的目标是辅韩鑛,御史们弹劾韩鑛有罪,但定罪的却轮不到他们。现在他们等的是有人让皇后娘娘说出个定论来,可但垂帘的皇后在整场辩论中都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听着朝臣各抒己见。

郑三俊方要起奏请皇后圣裁,又有一人出列道:“臣工部主事李逢申有折奏禀!”

郑三俊心中冷笑,这李逢申是韩鑛的门生,出来无非是为他老师说话。可惜啊,现在已有三人认罪,韩鑛是在劫难逃了!郑三俊这般想着,但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了他的意料,应该说朝堂内的人大多都没有想到。

“微臣以为大明刑律乃太祖之定律文也,历代相承,无敢轻改。今刑部左侍郎钱士升审理谋逆案为国之大案,然不足半月便结案。行刺者何人?有无同党?为何行刺?都未详细查明而匆匆结案!钱士升知刑部已有数年,岂不知律法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