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1/4页)

祖大寿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少有的温情道:“现在不是军中议事,就唤舅父吧!”

“舅父!”吴三桂轻轻唤了一声,言语中却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声音有些哽咽。

祖大寿抓着他的手臂一边往里走,一边道:“好了,莫效小儿女状!这几日军务繁忙,你来了这么久都没有带你回府。来,今日咱们几个爷们就大喝一场。”

“舅父,这”吴三桂有些犹豫道。

“不用怕,军中不给喝酒,但咱们是家宴。以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在鞑子攻城前喝一场,就算妹夫知道了也不会怪罪你。今儿吃了饭就别回去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这个主我还是做得!”祖大寿知道吴三桂是怕回营的时候给裴国珍(亦是祖大寿的妹夫)现他喝了酒,而且若被将士知悉,他以后无法起表率作用。

“那一切舅父作主!”

吴三桂知道祖大寿说的是事实,因为这次困守孤城,谁也不知道情况会怎么样!作为武人,马革裹尸是很寻常的事情,他的父亲不就战死在广宁嘛!他恐阻了舅父的兴头,也就没有继续坚持。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菜式,但祖家子弟一起谈武论兵,喝烈酒,却尽兴得很。祖大寿也非常乐于将自己行伍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子弟们,说到高兴处,各个都开怀大笑。祖大寿喝空一杯酒后,喷着酒气对吴三桂道:

“三桂,在众多后辈中,我最是看好你!带步兵阵实在是委屈了你,依你的资质,还是到关宁铁骑来更能挥你的才能。”

“舅父过奖了,三桂驽钝,怎比得诸位表哥们!”吴三桂连忙谦虚道,他可不想为了这个虚名,导致跟表哥们闹矛盾。

祖大寿却道:“泽溥他们几个资质平平,虽习武够勤力,但成就有限,能做到总兵一职就已经是上限。这几年我观三桂带兵,不是也更喜欢带骑兵嘛?!”

祖泽溥、泽远、泽沛等几个堂兄弟原本有些不喜祖大寿说他们成就有限,但听到最后居然是可以做到总兵一职,他们心里倒放开了,认为方才只是自谦之语。大明重文轻武,武人出身的将领最多也只能做到总兵一职,再也无法往上升。说他们能做到总兵,那是很高的期许。祖大寿向来对子侄们极为严厉,能得到他的认可,泽溥他们心花怒放,也插话道:

“就是,表弟,我看你还是来我们骑兵营好了。步兵怎么比得上骑兵呢?”

吴三桂原来倒是有些心动了,至从崇祯二年随袁督师东巡领过骑兵后,他开始着迷于骑兵的突破作战能力。但他所在宁远镇都是步兵营,后来吴襄将本部所有骑兵集合起来给他指挥也只有两千人马,跟祖大寿他们满营都是骑兵相比,完全是天差地别,如果能进关宁铁骑确实是一个好机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吴三桂又犹豫了。因为辽东的关宁铁骑分为了两部,一部由满桂率领,一部由祖大寿率领。满桂那一部暂且不说,祖大寿这一部人马却是在祖家的统领下,里边不仅有祖大寿的三个弟弟,还有他十几个表兄弟们。虽然自己跟他们是亲戚关系,但毕竟祖家是祖家,吴家是吴家。即使以后到了祖大寿致休,下任关宁铁骑的总兵也只会是祖家的人,泽润、泽溥这两位表哥可是被视为祖家下一任家主的人选。总兵之位,自己身为亲戚也不好相争,那么最终他在关宁铁骑的前途也有限!相反如果是在宁远镇,他现在虽然还只是一个游击将军,但是宁远总兵是他的姨夫裴国珍,裴国珍没有儿子,一向视他们吴家三兄弟为自己的子嗣,他们这一部人马里的军官又多为吴襄的旧部,他们吴家子弟接任宁远镇总兵一职倒不是空想。

与人做副手跟自己独立为一军将帅,相较而言,吴三桂认为自己在宁远镇更有作为。况且在兵力配给上,他也不想单纯的率领骑兵,经过广宁之战后,女真人的作战模式给了他很大的启。虽然他在的是步兵营,但他内心认为步兵营只是用于攻城或者守城,真正战场主力应该是骑兵加火炮的组合。以数十门火炮对敌方的阵地进行轰炸,待敌方慌乱后,再用骑兵进行突袭,步兵营随后掩杀,这样的模式快捷而有效,才是他所想用的兵种配置。

吴三桂在脑海里计较了一番后,才婉转谢绝道:“三桂也极想到舅父麾下聆听教诲,但父亲去世后,姨夫待我如子,三桂不敢轻言离去!”

祖大寿知道裴国珍膝下无儿,他点点头叹息道:“也是,那儿又有你父亲的旧部。嗯,好好干,封荫妻子才是我辈的理想。”

“三桂听从舅父教诲!”

吴三桂又给祖大寿满上了一杯酒,祖大寿扬起酒杯道:“好,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