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各位同僚先不必急着争辩,请听本官一言。”

沈缜话一出,还在那吵个不可开交的官员都噤了声。沈缜咳了一声道:“两淮巡盐御史黄大人是皇上钦点的门生,也是皇上器重的干才。现在生了这么一桩命案,以本官来想,实在想不到黄大人会跟个青楼女子扯上关系。虽然现在有天香阁的人指证,但毕竟还是一面之词。以黄大人的身份应该由皇上下旨处理此案较为妥当,但是,我们作为南京的六部官员总要弄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才能向皇上禀报,否则如何写这奏折,难道对皇上说白玉兰可能是黄宗羲杀的又可能不是他杀的?!本官的意思是弄清案情,至于如何处置这个案件或者是否重审就由皇上定夺。”

沈缜有了定论,其它下官就不好多说了。钱象坤也点点头,除了赞成沈缜的想法,另一个原因是他也想知道那个青楼女子是不是黄宗羲杀的。但是决定南京这边先审案件后,接着一个问题又来了。

这案件在哪审?由谁审呢?

南京御史袁弘勋先出来道:“按理由南京刑部来审最为合适,但南京刑部没有尚书堂官,而郎中陈大人是黄宗羲的好友,两人关系匪浅。按着大明审案的回避律例,陈大人就不合适审理这个案子了。”

袁鸿勋的话得到不少官员的认同,陈文一跟黄宗羲是至交那是整个江南官场都知道的。陈文一对此也没有出言反对,从进大堂起陈文一就眼观鼻,鼻观心,面上也看不出什么表情,彷佛大堂争论的一切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但是他的内心现在却如翻山倒海一般,当他听到天香阁生命案后,他就觉得事情有些诡异。他本能的不相信黄宗羲会杀人,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黄宗羲都粘着那个白玉兰,他也告诉过陈文一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子。黄宗羲虽然没有明说,但那女子必是白玉兰无疑。黄宗羲从扬州回来,匆匆忙忙的就跑去白玉兰那,又怎可能会是为了要杀人呢!如果真是黄宗羲干的,事后他怎么可能还跑去找自己说是要一起去查私盐,无论怎么讲都是讲不通的!但是,现在轮不到他说话。除了堂上有几位尚书大人,更重要的是他跟黄宗羲的关系,他要避这个嫌!李原吉虽然是户部侍郎,说话也有份量,但同样他也需要避嫌,他在朝会上也没有出声。

袁鸿勋的话说完后,钱象坤也道:“嗯,说得不错,既然是要审理那相关人员就要回避。黄宗羲乃与本官家中定有亲事,所以本官也要回避。以本官来看就交与应天府审理!”

审案人又回到了原点,冷知府就是因为不能决断才往上禀报的。这又交回给他,冷知府哪敢接下手。他忙出言道:

“钱大人,下官只是应天知府,黄宗羲管着两淮,下官审案恐怕不合适吧!”

钱象坤还未出声,沈缜便道:“命案生在你应天府管辖范围之内,理应由你审理!”沈缜说完又转而象钱象坤道:“钱大人,审理此命案关系到朝廷官员,本官以为不可不慎重。不如由冷知府审理,两位钱大人,本官,右都御史陈大人,还有刑部陈大人,各御史大人一起旁审。这样既可集思广益早日审清案情,也可做到不偏不倚。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好,就按沈大人说得办!”沈缜的提议得到了官员们的支持,钱象坤也点了头。毕竟黄宗羲是他未来的孙女婿,即使他恼怒黄宗羲跟个青楼女子不清不楚,但怎么说钱黄两家已经是亲家,他不能不关心。钱象坤都应允了,其他人更加没有意见,最无可奈何的冷知府也在叹息中应承了下来。

这份差事无疑是要得罪人的,黄宗羲是皇上新起用的人,也是支持皇上实行新政的官员。昔年黄宗羲还在《明刊》的时候就大肆写策论,抨击现有制度下官员贪墨,地主隐没粮田等等弊端。那些家有万顷土地的官绅岂有不恨他的,现在他卷入官司,江南许多官员巴不得他落难,折折新政派官员的威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黄宗羲背后的靠山是皇上,是大明最大的一座靠山,皇上登基已经有三次科考取仕,新政官员的势力越来越大。一个弄不好就会得罪一大批人。正是因为这个,所以没有人敢自告奋勇的接这个案子。

事情既然定了下来,朝会也就散了。冷泉澹也算是倒霉摊上这么一个案子,其他官员幸灾乐祸的跟他调侃一阵才走。冷泉澹最后一个出大堂,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望着那些远去的官员,他露出了一丝嘲弄的目光。

xxxxxxxx

黄宗羲被押解回来后,他第一个要求就是去见白玉兰的尸身,冷知府考虑到现在还没有定案也就答允了。在殓尸房,黄宗羲仍旧是满脸不相信他的玉兰会死了,直到他颤巍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