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 (第1/4页)

“阁老,您认为天下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呢?南方又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

孙承宗摇摇头道:“这事谁知道呢?!”

袁崇焕本还想探听皇上有何法子实行新政的,是悍然下旨还是另有良策?可这些事还属于机密,连孙阁老都没有泄露的意思。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袁崇焕是兵部尚书不是户部尚书也不好贸然开口。

过了会孙承宗似乎自己这么说有点不合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又道:“这事不归兵部管,你就不用去担心了,做好分内的事情!老夫主持完驻兵改制就要致休了,你要好好干,别辜负了皇上!”

“属下知道!属下一定竭尽全力为国尽忠,报效君恩,亦不敢辜负阁老提携之德!”

孙承宗知道袁崇焕的脾气,对着皇上也只能说出这样的话。若是伶俐点的言官词臣那都是将奉承话说的花团锦簇,不过孙承宗就是喜欢袁崇焕务实的性格。不过想到这,孙承宗陡然想起天启年间他在辽东杀将的事情,又觉得他虽然军事上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待人处事上还不够圆满,以后没自己看着难免做出些无法回旋的事情来。在这他又不由点醒下这个自己最得意的属下道:

“你的能力老夫是放心的,只是你的性子颇为自傲,当年杀杜应魁手下小校之事老夫至今记得!怕就是怕你重蹈覆辙,当今圣上英姿天纵,明察秋毫,你身居要位切不可自满自专,否则难得善果啊!”

这番话完全是一个长辈对晚辈善意的规劝,当年孙承宗让袁崇焕去监管副总兵杜应魁那支人马有无冒领军饷,结果袁崇焕查到之后竟当着杜应魁的面砍了一个冒。。。。。。

领的小校。这种越级越权的行为虽然被孙承宗压下,但也给了孙承宗一个极不好的印象。这样的官员是有才干,但用之不好的话,放到地方可能就是一跋扈大吏,提到朝廷枢辅就可能成为擅权的权臣。孙承宗所忧如此,但是考虑到一来天子英明,二来这最近几年袁崇焕在辽东事事谨慎,将这自傲的脾气似乎去掉了,他这才没有反对皇上提袁崇焕当兵部尚书。

这种内心的衡量考虑当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孙承宗旧事重提也是希望再提个醒,不要等犯了浑后悔莫及。袁崇焕当然不知道自己的老上司想了这么多,但说到自己当年斩冒领小校的事至今思来同样是背脊出冷汗,特别是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袁崇焕想的也就越来越多,对于臣子而言,自专两字可是为臣子的大忌!即使你占了十成的理也不是就可以目空一切,就可以肆意妄为!袁崇焕赶紧起身道:“多谢阁老提点,崇焕一定铭记在心!”

孙承宗见袁崇焕真心听教,欣慰的点点头道:“老夫这么说也只是给你提个醒,你明白就最好了!嗯,你还有其他事情做,老夫就不耽搁你了,本来还想留你用饭的!”

“多谢阁老体谅!”

“去吧!”孙承宗起身送到滴水檐下。

孙承宗当然知道袁崇焕除了自己还要拜会别人,他来京师后按着亲近顺序,该拜访的还是要去拜访,不然以后怎么跟人打交道,所以孙承宗没有留袁崇焕就是这个原因。剩下的两位,一位是前任兵部尚书傅宗龙,这个也是袁崇焕的上司,自然要去拜会的!另外一位则是提拔过他的人,现任户部尚书侯恂!当初如果没有侯恂慧眼识才把袁崇焕调到兵部作主事,估计袁崇焕还在地方打熬资历!后来袁崇焕主持辽东,侯恂在户部也竭尽帮忙,袁崇焕回京后自然也是要来拜访的!

一通通拜访下来,到了酉时天色将黑,袁崇焕才回到他的府邸!崇祯四年驻兵改制之后,巡抚以各地驻兵大员的家眷都要安家在京师,这同样是历代不言明的规矩,算是一种朝廷制衡地方的手段!袁崇焕当然也在遵从之列,阖家十几口人都住在京师。

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弟弟袁崇煜以及妻子黄氏都在门口侯着他。因为知道他今日回府,所以一家人都等着他回来用饭!袁崇煜甚是热情的上前道:

“贺喜二哥荣任大司马,知道你今儿回府,妈还在等你一起用饭呢!”

“一家人不说这些话,都进去吧!”

回到家袁崇焕黑瘦的脸上浮现些笑容,自己可是三年多没有回来了。拍了下弟弟的肩膀,一家人齐齐进了府,妻子黄氏忙唤丫鬟打水给丈夫洗脸抹手。

袁崇煜又扯了些闲话道:“今儿一大早以为大哥进宫觐见后就会回府,所以兵部的大人们都在家里侯着,到了午后才散去。”

“哦,有些什么人来?”

“是梁侍郎带着几个郎中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