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时候?这药对他想必也有好处吧?只是话到嘴边,她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若李太太知道她是为了柳东行求药,心里不知会怎么想呢

犹豫过后,她决定过些天再说。

下午的练习取消了,李春熙独自站在院里练习箭术,文怡站在边上看着,越看越佩服。这样好的箭法,绝非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李春熙必是下了苦功,也难怪她看不惯那些轻易放弃的千金。

李春熙射完第三百支箭,额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薄汗,回过头来,见文怡站在那里,满脸赞叹之色,她便撇开头,过了一会儿才转回来,冷淡地问:“你是不是要学?”

文怡忙道:“是,要拉弓么?我会自己斟酌的,不会勉强,也不会跟表姑母说。”她伸了伸自己的手臂,觉得应该可以练个几十下。只要缓一些,也不会太累。

“用不着。你过来”李春熙命丫头拿了一把红色的弓来,上头雕着花,颇为精致,“这是别人送我的,不顶用的玩意儿,你用着倒合适。”

文怡接过弓,试着拉了拉,果然十分轻巧,不用费什么劲,正打量间,李春熙却已伸手过来,手把手教她瞄准的动作:“你手放这里,不是,手指要这样才对稳住了——”抽起一支箭搭上,站在她身后,一边纠正着她的动作,一边示意她瞄准其中一个箭靶,“让你的心和箭与靶心对齐,挺直腰,摒气——放”

箭咻地射了出去,正中红心边际。文怡只觉得一个隐隐的念头在脑海中浮起,李春熙已是递过了另一支箭:“再来”文怡便照着方才她教的动作,回想着那种感觉,再放了一箭。这支比先前那支略偏了一些,但文怡仍旧喜出望外。她好象抓住那种感觉了。

她接着射了二三十箭,最后的几支虽然落到了七八环外,却幸运地没脱靶,连李春熙也冷冰冰地说了句:“看来你还不至于一点天份也无。”

李太太得了消息赶过来,见状便上前笑着劝道:“叫你们别再玩的,结果还是忍不住,快停了吧,我叫人做了点心,咱们娘仨到屋里说话去”不容分说就一手拉起一个,拽着走了。

文怡与李春熙各自回房换了衣裳,才到了正屋。李太太坐在大炕上向她们招手:“快来呀炕上暖和”两女过去坐了,李太太又命人上茶点。

茶是北方人常喝的炒茶,里头有炒香的花生松仁芝麻,略带了点甜味,吃下去非常的香。点心也是常见的家常小点,夹杂着几样文怡不认得的北方吃食,虽没有侍郎府的精致,文怡心里却很受用。她端了茶碗,敬上李春熙:“李姐姐,小妹多谢你方才的教导了。”

李春熙瞥了她一眼,举了举茶碗,算是受了礼,又把面前的一个点心碟子往她面前推:“给你。”文怡一愣,李太太已笑着戳了女儿的额头:“既要赔不是,好歹要照礼数来,都是自家姐妹,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李春熙微微红了脸,撇开头冷淡地道:“娘误会了,女儿不是那个意思。”文怡低头忍下笑意,嘴角微翘,默默吃茶。

三人聊了一会儿家常,文怡说起自己在平阳与祖母生活的情形,还有这些年来的经历,听得李太太长吁短叹:“我早该去看望七姑母的”又道:“你听说的那个象是赵嬷嬷夫家侄儿的人,我兴许认得。我们老爷下属的一个千户,多年前在京城收过两房家人,其中一房就是我们卢家的旧仆,说是七姑母的兄弟离京回乡守制时卖掉的。那位千户前些年调到南海去了,回京不过几个月,从南海回京,经过平阳一带也不出奇,时间又对得上,兴许就是在他家”

文怡闻言大喜,忙问了那个千户家的地址,李太太道:“你们自个儿上门去,倒不方便,还是我先给他家太太送信说明原委吧。”文怡忙谢过了,又叫冬葵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赵嬷嬷。冬葵满面笑容地去了。

李春熙瞥了文怡几眼:“你对你家这位嬷嬷,倒是上心得很。”

文怡笑道:“嬷嬷侍候了我们家三代人,既是先父的奶娘,又从小看着我长大,我把她当作是正经亲人一般呢她能找回亲人,我心里也替她高兴。”说罢亲手执壶,为李太太添茶:“多谢表姑母了”

李春熙见状瞥了她一眼:“你倒还真是个好人。”又推了一碟子点心去文怡面前。文怡早已明白了她的意思,笑嘻嘻地拿起一个饼吃了,便将那碟子推回她面前。李春熙冷冷淡淡地捻起一个饼咬着。李太太瞧着好笑,忙清了清嗓子,大声问丫头:“少爷还未回来么?”

李冬瑞直到晚饭前才回来。他还是个半大孩子,但长相却与母姐并不相似,眼睛虽也是细长的,却略带了三角,还长了一双八字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