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等方大军起身先离开后,戴广德又出声道:“杨主任,你怎么看?”

“狼来了。”杨文龙低声道。

戴广德愣了一下,问道:“你是说,校服这事得依着他来?”

“我感觉,他是在先礼后兵。服装厂花了这么多资金,我刚找机会打听了一些事情,这些工人的保底月工资是十元钱,包吃住,包工作服鞋子,水电费,有工龄工资,总数上三百人。他每月光是工人的开支,至少都需要六千元,弄不好就会上万。

他这里用的计件,有点算工分的意思,干得多挣得就多。这么大的负担,他肯定会急需大量的生产定单,校服就是很好的突破口,他这次托关系把我们请过来,怕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戴局,你在看看今天来的干部,单是仁义就有五个乡镇的书记来了,加上现在寿县射虹镇,总共有六个乡镇的书记,他完全可以绕开我们教育局,把这五个乡镇的校服拿下来,以点扩面。”杨文龙和戴广德一个派系的,平时不怎么坑声,但能力非常强,对很多事都有独到的见解。

戴广德沉吟了一下,“你觉得,我们该怎么接招?”

“我觉得现在无论是答应还是不答应都不好。”杨文龙斟酌着回道。

就在这时,方大军回来了,还带了十来个孩子,都是上次选的“脸赞”,这些孩子是属于新场范围内,上午下课后就让老师们给送了过来,有许文强这个书记打招呼,耽误下孩子的课程,完全不是问题。

戴广德和杨文龙顿时眼前一亮,这十个孩子穿了四套服装,颜色分别是绿、黑、红、蓝每一套服装都搭配了一些白色面料,并且样式都有少许差别。

戴广德一眼就相中了红白色校服,觉得喜庆,也好看;而李文龙相中了蓝白色,觉得比较自然,蓝天白云的,很有朝气。

加上十个孩子的面貌绝对加了分,并且都戴着崭新的红领巾,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好学生。也会觉得这所学校很不错。

方大军开口道:“暂时只出了这四套校服的样式。后面会根据各学校的要求增减颜色样式等。比如还会加上校徽和校名等。”

没一会,方大军就让这些紧张的孩子们出去了,会有人安排去吃饭。

而桌上放了四套新的校服,这不是量产的,而是角山公社赶出来的,每个样式总共也只有几套罢了。

戴广德两人,拿起校服看了又看,质量上真的没得说。面料确实比较厚,是绵制的,也跟方大军所说是单层衣,夏天不至于太热,其余季节,可以在里面穿衣服,把校服套在外面就可以。

袖口和裤脚采用了紧缩的样式,这样就算衣服比较宽大,也不会影响穿着,就算孩子们在长个头。也能穿上好几年。

小学五年,最多购买两套。初高中,只需要一套就足够了。

“戴局,你觉得怎么样?”方大军询问道,他有自己的方式去跑市场,但如果教育局也点了头,开了先河,他就能迅速的拿下县里学校的市场,现在缺的就是时间,他开服装厂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且是快速回笼资金,不然就失去了意义了。服装厂这事,他其实比谁都急,虽然他身上随时都有一两百块钱,可距离他的目标还是太远了。

“衣服确实不错,但价格还是贵了点。”戴广德可不是那种不知明间疾苦的领导,下面乡村的孩子们生活条件有多差,他见过无数次,什么都好说,谈到钱就难了。

方大军也能理解,这么一套校服,等于是一个满师工人当月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工资。如果换到后世,即便按两千元的工资算,要拿出七百元左右购买一套学生校服,家长也会觉得贵了。三十年后的校服,价格普遍只有一百多元罢了,夏装甚至只要几十元,当然这只是普通学校的标准。

赞叹道:“相对来说,确实算贵,但其实我也没赚几个钱,定的校服是送货上门的,有质量问题包换。靠的是量大,薄利多销,按照这几套校服的标准,在外面市场上,我说的价格根本就买不到。”

这也是实话,戴广德两人摸了摸面料,都觉得如果在县里市里,怕是只能买到上衣外套,裤子的钱还得另外算。

“方厂长,你的意思我们都懂,不过教育局并没有强制要求学生穿校服的文件,你来找我们,怕是行不通。”戴广德斟酌着回道。

方大军突然开口道:“戴局,我打算捐献250吨,价值一万元的水泥给教育局,用来修缮学校建筑,水泥可以随时取用,这边免费包送到指定地点,不知道能不能让局里发一份建议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