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1/4页)

瞬间,欧阳大喜!

心喜之下,欧阳立即拦住了欲要前去的李大本事、

欧阳当即在众人的注视下,笑道:“诸位,李大本事的想法很好,但是我要对这个做个补充。”

“哦?”

当下,王亚樵等人都好奇了起来。

欧阳说道:“诸位,我们今天的盛会,主要是升等和授衔,邀请**高层和政商人士前来,无非就是为了提高我们512旅的正面形象,在经过各大媒体报道后,以此来向民众传达我512旅的声音,传达我党我军,坚决抗日的决心。”

“曾养甫利用他的职权和影响力,使得**高层和政商人士,不再参加我们今日的盛会,其目的就是给我们512旅难堪,给我党我军一个难堪,让我们下不来台,让我们今日的盛会,变成一个笑话!”

“而我说的办法,就是在李大本事邀请龙华镇乡民前来观礼的基础上,增加一项。”

“在我们原有升等、授衔的仪式上,增加一项仪式,那就是阅兵!”

阅兵?

这两个字一出,众人瞬间俱都惊喜起来。

王亚樵言道:“这个主意好,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

而且,阅兵也并不是后世独创的!

中国史书中,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

《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

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后又有周武王孟津观兵、鲁恒公在邱阅兵等等。

此后阅兵仪式,在中国古代的朝代之中,都屡见不鲜。

到了清朝,阅兵更是成为了清政府的传统,清顺治帝规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围场举行一次“大阅”。大阅按照实战要求进行,目的是为了检验八旗兵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

到了欧阳所在的后世,世界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逢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都会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振奋国民之心,恫吓敌人之胆!

“后世的国庆阅兵,我从未错过,尤其是2015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欧阳心里一阵火热!

当下,欧阳不作任何犹豫,又道:“我们这次在升等和授衔仪式之前,就先来一个阅兵仪式,亮亮我们的手腕,展示我们512旅战士们的风采和力量,我就不信咱们还能丢人,保证让所有人都吓一大跳!”

欧阳有信心!

阅兵古来就有,可是朝代,包括民国政府,虽然也有多次的阅兵,但是都是不公开,或者是半公开性质的。

我中华民众和报社记者,都鲜有报道,或者说只有文字报道,对军队官兵们的妆容,以及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极其忌惮,无人敢在众目睽睽之下亮出来,也就无人进行报道了!

而阅兵这种仪式,就应该摆在明面上!

把战士们的精神面貌,以及队伍里的硬家伙,摆在所有人的眼前,让国人振奋,让敌人胆寒,才是阅兵真正的精髓所在!

就在这时,叶寸心走进了会议室,面色一阵难看,怒道:“旅长,**的代表来了,可竟然只是一名少尉排长!”

叶寸心的话语落下,欧阳、王亚樵和李云龙等人,俱是哈哈大笑!

众人的表现,让叶寸心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脑袋,陷入了疑惑当中。

欧阳看了看表,发现时间已经是上午9点30分了,距离盛会展开,就只有半个小时了。

欧阳面带着笑容,看了看众人,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