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这种场面在王小艳的预料之中。等议论声渐渐小了的时候,王小艳动情地说:“今天早上开会前,农技站周站长主动从家里拿出两万元借给政府。”接着,王小艳大声呼吁道:“同志们,关于资金的缺口问题,我建议镇级干部先集资一部分,一千不嫌少,一万不嫌多。同时,我将自己县城的房子抵押掉,从银行里拿六七万元贷款,贷款利息全部由我个人承担。如果还缺钱的话,镇政府的财政帐户上再拿出一些钱来。”

大树村书记站起来说:“王书记,您做的都是为了咱老百姓的好,我也想集资一万元,就怕小黄瓜的效益不好,到时候一万元要不回来。”

王小艳说:“过去市里的一些大型超市虽然也有小黄瓜的定单意向,但他们考虑到我们的种植还没有上规模、上档次,质量上还缺乏保证,几经沟通没有什么结果。现在,我们准备成立镇小黄瓜经营公司。只要经营好,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根据农业专家的预计,小黄瓜种植效益每亩可达一万元,千亩小黄瓜种植总收益可达千万元。大家愿意入股的话,可以享受每年的效益分红。当然,市场风险肯定是有的,不能确保大家百分之百有好的收益。这一点请大家认识清楚。对于大家的借款,政府将用行政大楼作为抵押,确保大家的借款安全。”

一颗定心丸给了大家,会议上顿时掌声雷动。

会议一结束,到镇财政所交纳钱款的人就络绎不绝,不一会儿二十万元的集资款就筹集起来。还有一些后到的干部见财政所不要他们的钱,央求说暂时先存放这里,以防政府急需要钱用。

小黄瓜的种植基地的建设更是各个村争抢的热点,大家都希望能落户自己的村,一来对干部自己来说有个政绩,二来能拉动本村群众致富。各个村都摆出种种优势条件,有的说他们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的说他们那里社会治安好,有的说他们那里土壤肥沃…………

王小艳和张闻宝也被他们说得糊涂了。两人商量后,请来市里的农业专家现场勘察,专家根据土壤要求、水源情况、地形地貌、交通运输等多种因素,最终选择出最适合基地建设的大榆树村。

大榆树村一下子沸腾热闹起来。丈量土地,修建水渠,架设电缆,铺设下水管道,搭建塑料大棚……到处是一派忙碌喜人的景象。

王小艳对张闻宝说:“我们尽量赶在春节前,上市第一批小黄瓜,让农民真正得到科学种植带来的实惠。”

几天后,在县残联的大力争取下,香港帮扶基金会的捐助活动在龙和镇举行,当场捐款十万元用于龙和镇留守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

贫穷的龙和镇终于迎来了脱贫致富的灿烂曙光。

十九 烫手索报(一)

马小华没有想到;省委考察结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那个令他日思夜想、整天在心里念叨的省城电话这么快就打来了。

一看这熟悉的号码,这次马小华没有丁点的犹豫和迟疑,脸上立刻显出谄媚的笑容,主动表达自己的知遇之情:“这次省委来考察,真的十分感谢谭公子的关照。”

电话那头传来一句不冷不热的回话:“朋友之间不就是相互关照的吗?老板安排王经理最近两天去你们那里进行投资考察,还望你一路绿灯呀。”

人情是把锯,有来就有去。马小华原想省委考察结束后去省城一趟,带上一张十万元的银行卡,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意的,一听这话,心想暂时就不用去省城了,如果谭公子真的过来投资,这人情更好报答了。

马小华一连用了四个“最”表达自己对谭公子的忠心:“请您转告谭公子,如果他真的过来投资,确保他获得最大的优惠、最少的收费、最优的服务、最佳的支持。”

接下来的两天,马小华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和相关的事务,专候王经理的到来。

晚上回到家里,儿子兴冲冲地跑过来,抱住马小华的饿大腿:“爸爸,明天去外婆家吧。我好想他们呀。”

马小华惊讶地问道:“明天你不上幼儿园了?”

王亚蓝娇嗔道:“明天是星期六,看你忙昏了头!”

马小华拍了拍儿子的头,面无表情地说:“让你妈妈带你去吧,明天我还有事。”

儿子仰看了一眼马小华冷冷的脸,怯怯地放下小手,慢慢地走到王亚蓝的身边,牵着她的手,小声的嘀咕道:“爸爸不去了。”

马小华本想对王亚蓝说这两天等省委谭副书记的公子的事,但转想还是不告诉她为好。自从王亚蓝和姜云去了一趟新马泰后,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