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楔子

潼关,残阳似血。

城外五里的马道上一骑疾驰而来,乘客胡碴张舞,眉宇间却可看出才过弱冠之年。此人浑身风尘,肩后衣衫上有一片已结成暗黑色的血迹,想来已是染上日久。

背上绑着一幅襁褓,断续传出婴儿的呀呀哭泣声。他极目四望,只见前方一棵巨大的槐树临道长成,树下一户村野人家正冒出炊烟袅袅。

他一声长叹,勒马走近。槐树下几名顽童正在相互嬉戏,奋力跳起去摸主干上离地一人多高的一个深洞。

旁边柴门开启,一名农妇探出头来大声唤道:“幺敦儿……,都回来吃饭了。”她背上也是背着一名初生婴孩,看得那马上乘客心下一喜,当即跳下马,伸手拿起行囊便走上前,连马匹也不拴套。那马儿欢嘶撒蹄,竟自顾往来路跑了回去。

顽童们在他身后大叫:“马跑啰,马儿逃跑啰。”那男子只是不睬,快步来到那名农妇身前,求道:“娘子可否匀一些奶水给我孩儿?”

那农妇本是纯朴人家,见那男子的模样心下已惊,但见他解下背上襁褓,露出其中死命哭叫的幼儿来,身为人母的天性立时盖过了惊惧。她已是生有几个孩子的妇女,自是知道那男子手中的婴孩饥饿至极,才会如此嚎哭,当即伸手接过婴孩问道:“这孩儿哭成这样,有多久未曾喂奶了?”

那男子面色黯淡,答道:“许久不曾了,都是喂点米汤。”

那农妇将婴孩面上纵横交错的口水眼泪擦拭干净,撩开胸衣便将*送进那婴孩口中,边说道:“孩儿的娘呢?这孩儿还不足月吧,做娘的怎如此狠心?”此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民风甚为开放,那村姑已是育有多儿之妇,也不刻意避那男女之嫌。

那男子看着拼命*的婴孩,露出一丝怜惜的笑容,答道:“她娘可喜欢她极了,……只是……只是……呵呵,不过很快我们一家人就能团聚,到那时这孩儿便不会再受这些苦了。”他说完这话,面上露出憧憬的神色,退身出门遥望前方,只见潼关城上的谯楼已是清晰可望,此时红霞如火,那谯楼斗角雕柱,飞檐钩心,将霞光分射成道道如剑光束,显得甚是雄伟奇美。

一名从田间归来的农夫肩扛锄头正在槐树下听那几名顽童加油添醋的讲述那男子弃马的“奇闻”。

那男子走近说道:“大哥请了,我的马儿跑得疲累,自己寻草吃去了,不久自会回来。”

那农夫见他这副模样也是一惊,但见他面目憔悴,却又生出一丝怜悯。那农夫已听顽童们讲过这男子是为婴孩借奶水而来,当下也不多问,笑道:“壮士一个人带着小儿出门,自是处处艰难。”

那男子微笑问道:“这是你家么?”

那农夫应声称是,那男子又问道:“每日里劳作回来,会很辛苦么?”

那农夫憨厚笑道:“我下田,婆娘在家操持,都只为把这几个孩儿盘大,有啥辛苦的。”

那男子游目四顾,映入眼中的正是一幅恬静安逸的乡野图画。他悠悠说道:“若换作我,也定与你是一样的想法。”

二人说了一阵闲话,那农妇已是喂饱那婴孩。

那男子连声道谢,从行囊中拿出一包白绸包裹之物,取出部分交给那农妇,说道:“这是蜀中戎州特产的青荔枝,原本还需月余才能熟透,这孩儿的娘最喜欢吃这果子,我便赶到蜀中弄了些勉强已可入口的带去与她相会。我身无长物,这些个果子就拿给你家几个孩童尝尝鲜吧。”

那农妇也不客气,收下谢过,见那果子连着的枝叶嫩绿未败,显是才采摘未久,奇道:“这果子是蜀中特产之物么?怎的看来象是新摘不久?”

那男子哈哈笑道:“这果子最怕久置,过了五日便口味全败,我这一路上星夜兼程,总算赶至此处还未过五日之期。”

那农夫心下一惊,未料这果子如此精贵。此地离蜀中已是遥远,那男子口中说得轻松,但五日时间从蜀中行到此地,不知要怎样的争分夺秒才可做到。他见那男子只为自己妻子一丝喜好便如此劳师动众,当即从农妇手中夺过荔枝追出门去,要将这果子还给那男子,却见月光皎皎,方才跨出门的那男子身影已在数丈之外。

那男子运足轻功奋力疾奔,片刻后已是来到潼关城前,但他却不进城,折而往城西方向飞奔一阵,终于见到风陵渡口高挂的灯笼。

他进风陵镇中寻了间客栈住进,将那婴孩平放床头,自己则用湿巾包住嘴鼻,又从包裹里拿出一团熏香点燃让那婴孩吸了片刻,嘴里自语道:“你好生睡上一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