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4页)

而那和尚却在此时飘然离去,不知所踪。”

萧云听到此处,忍不住好奇,问道:“还有一招‘心刀’未刻画下来呀?”

第十二章 江南好(四)

李嗣业神情微变,盯着他叹了一口气,才继续讲道:“抢着去练‘魔刀’那三人其实自此已经彻底入了魔道。留下来那人谨记那和尚所言,加紧练习‘情刀’,说来也怪,他练习这招再不似以往那样进境缓慢,反是让他感到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只用了三个时辰便练成了此招。他连忙赶去刻画有‘魔刀’的那处石壁,就见另外那三人习了‘魔刀’后,再也无法控制最后一丝神智,正在相互残杀。他心中痛极,不顾性命上前劝阻,却被那三名已经形同疯魔的好友群起而攻。”

萧云惊道:“这‘魔刀’威力如此之大,又是三人同时围攻这人,只怕他凶多吉少了!”

李嗣业嘿嘿笑道:“这你却猜错了。这人不仅未死,还救下三名好友的性命,只是将这三人的手筋挑断,让他们终身无法再用刀。那三人好在习练刀法未深,自此醒悟过来,于是四人也都再未出山,留在那处洞中出家修佛,超度亡友,就这样了却一生。”

萧云奇道:“难道这‘情刀’比‘魔刀’还要厉害么,否则这人怎能将那三名习练‘魔刀’之人制住?但刀谱上说八招刀法一招更胜一招,‘情刀’却是排在‘魔刀’之下的啊?”

李嗣业道:“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听传我刀谱的那名异人所讲,练成‘情刀’那人也是一直苦思不解为何那和尚没有传下最后一招刀法,直到他行将就木之前不久,有天忽然大笑叫道,‘我懂了,我终于懂了。’然后写下我传你的那本刀谱,便即死去。那刀谱上原先便只有最后一招‘心刀’的招名,没有如何修炼的口诀图画。”

萧云喃喃自语,反复念着“心刀,心刀”,心头似有所悟,却又模模糊糊。李嗣业拍醒他道:“兄弟你违了常法练这神功,是福是祸孰难预料。当年这四人曾收了两名弟子,一人留下出家守护那处刻画有刀谱的山洞,另一人则出山闯荡江湖,成为了一代豪侠。我传你的这本刀谱便是后面这人手里流传下来的。那名看守山洞的传人也收有弟子,后来便在那山洞附近建立了一座小庙。再后来天竺跋陀大师前来中土传教,去到嵩山之时被看守山洞的传人准许进洞修炼。这人甚具慧根,只用了七日便练成了这套刀法,还因而顿悟佛法,于是便留在此处做了小庙的主持。当时北魏孝文帝极为推崇跋陀大师,特地将小庙大力扩建,天下又正值动荡不安时期,江湖中不少好手为了躲避战乱,也都投身此处,因此这座佛寺便形成了有别于其他佛寺之处,不仅仅只是参佛,同时也重武,便是现在少林寺的由来。”

萧云恍然大悟道:“原来少林寺便是这么来的啊!难怪总听人说‘天下武功归少林’。”

李嗣业道:“少林寺将来投的江湖好汉们的各门绝技整理发扬,专门留出一半的场地训练僧兵,这才有了后来十三棍僧救唐王太宗的事迹。值太宗临朝后,更是感念当年少林棍僧的相助之德,对少林寺亲睐有加,不仅命令州府对其大力扩建,而且还御令天下各门派名师齐聚嵩山传授武艺,少林寺自此成为天下武人心目中的圣地。不过少林有一套武功却是只传禅僧不传武僧的,便是这套‘霸王神刀’。”

萧云奇道:“这是什么因由?”

李嗣业道:“跋陀大师主持少林后,传下两套神功,一套是‘降魔铲’,另一套自然是这‘霸王神刀’,他曾说,这套刀法隐含佛理,正是佛祖赐给少林寺参佛众僧的禅机,世俗之人不可妄习。从此后,少林寺内只有主持方丈和戒律院的长老才能习练这套刀法,不过这么些年来,从未听说少林僧人有因习这刀法走火入魔的传闻。反是历代得到我传你那刀谱之人中又出了几名江湖中有名的魔头,传我刀谱的那名异人对此也百思不解,似乎少林寺已经找到妙法消除这套刀法中的邪气一般。”

萧云沉思片刻后道:“那日释无量与我比武也曾问我,怎会佛门玄功。想来这套刀法中本就隐含有正反两途,或许少林和尚正好发现了修炼正途的秘诀吧?”

李嗣业呵呵一笑,道:“因此我叫你不可再用这刀法,原是想要让你去少林寺寻得解救之法。”

萧云问道:“李大哥不曾说过,少林和尚才能习练这刀法么?难道你是叫我去做和尚?”

李嗣业哈哈大笑,道:“兄弟你年纪还轻,可千万别因练这刀法误了一生啊!也都怪我,当初念着你去到江湖上闯荡甚是凶险,传这刀法原是希望你多一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