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不少师傅也想明白了这一点,然后放心了。

喏,不是俺们不够聪明,是小方太不着调嘛,年轻人,还是缺乏常识啊。

“不是冷盘,既然作为参评菜肴,那肯定都要上热菜。”方博摇摇头,道明了自己最终意图:“我的意思是,另外用澄汤冻出水晶皮冻的模子,然后把中间挖空,上菜的时候,再把白胶双玉浇到里面,来一个‘灌汤白玉’……”

这一次,赵国涛的眼睛是真的亮了。

冰火两重天?

双形双味?

绝了啊,他姥姥的真是绝了啊。

除了对温度的把握,极要求火候外,其他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小问题,而且还真的颇有几分至繁至简的神韵在其中。

趁着这股子兴奋劲儿,老赵决定马上开工试菜。

于是,就出现了一位风风火火的大厨,和一帮傻不拉唧的师傅。

“还都站着看戏?王斌,舀高汤熬皮冻晓不得?眼镜儿,去看今天的大骨萝卜熬好没有?黄大嘴,马上清个冷柜出来,温度赶紧调好!”赵国涛怒了,你们这些人帮不上忙也就罢了,一个个呆呆木木的是要作甚?

特么的没点儿眼色!

总厨吼得气壮山河,师傅们跟炸了窝的老鼠样四下窜开。

妈个鸡,不是我军太无能,实在是小方太狡猾啊……

干干净净的猪皮,被洗的洁白如玉,手感如丝绸拂面般爽滑,看不到半分污渍和油脂,这样煮出来的皮冻才会晶莹剔透,真的仿佛是玻璃一般。

然后切成小粒,投入清水细细的熬煮。

料酒倒入去掉异味,加醋可以中和碱性,保证了口感又避免了营养流逝,是最佳的预处理方案。

煮熟了的皮丁控水滤干,然后浇上清澈的澄汤,汤和肉三比一,然后调入姜汁葱结陈皮。

隔水上蒸档。

调料不多,却能完美祛除肉片的腥味。

而隔水蒸的技法,则能让得到的皮冻汁清澈如水,是为“水晶皮冻”的最佳注释。

三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甚至没有多少人觉察到,马上就是晚班上工时间。

做了这么多的菜,厨房里经历的风风雨雨也远比一般人要多,可今天的赵国涛,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躁动,那颗心怎么都难以平静下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蒸档出锅,也不顾烫嘴烫舌的高温,他舀出一勺冻汁尝了尝,随即细细的加盐调味,最后把汁子倒入模具里面。

2c的低温,会让冻汁最快凝结,又不会产生上冻后的冰渣,导致出菜的时候菜品走形。

剩下则是最最关键的灌汤。

这一次用到的白胶双玉,也大费了赵国涛一番心思——萝卜削成浑圆的一个小球,无筋无络。大骨上附着的肉筋同样是特意剃下熬煮,约莫都是小指粗细模样。煨好的萝卜加上熬到化胶的肉筋,每样一份,合着堪堪晾到60度上下的奶汤,以肉眼难辨的速度浇到空心皮冻里面。

随即用一片方方正正的皮冻封模,浇上原汤冻汁,最后撒上碎冰激冷堵住缝隙。

宾果,大功告成。

看到一道全新的,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菜品烹制成功,赵国涛心中的成就感也是难以言喻。心情畅快之下,不免连说话的口气都缓和了几分,对周围围观的人群呵呵一笑:“来来,赶紧都尝一下,这个菜放不了太久。”

不用说,一窝人立刻蜂拥而上。

而作为这个创意的原作者,方博得到了相当不一般的待遇——赵国涛挑出一块四四方方的皮冻后,第一个推给了他。

这时就完全不用客气了,方博接过味碟,还没入口,鼻尖就被一股氲开的鲜香包裹。起初显得稍稍有些清淡,但极低的温度,却让这股香气淡而不薄,反倒是缭出了别样的幽远奇妙。

有肉汁的鲜美,有陈皮的清甘,有葱姜的辛香。

不堪香味勾**引,加上皮冻外面柿黄晶莹,细看内部还有奶白的食材沉浮翻动,如此诱人景象,让方博终于忍不住咬下了第一口。

冰冽。

微温。

暖人。

热烫……

一秒之中,四重变化。

然后,迸发。

冰火交杂的奇妙之后,醇香厚重的热烫汁水毫不留情的翻涌,然后袭入了味觉深处,舌头都要打结了好么?

辣块妈妈!

这味道,简直无法形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