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纪不珏对变通之道的重视,也体现在他对杨羽的传授上。

一年来,纪不珏教杨羽的,与其说是剑招,倒不如说是一种使剑方式。

如何去刺,如何去劈砍,如何去挑,甚至是如何借助手腕的柔韧xìng去旋转长剑,转换剑位,就这么四种使剑方式,其中第四种,却又是从前三种中衍生而出。

除此之外,便是身法,杨羽所修习的天罗地网势,原本是古墓派的一套综合xìng功夫,但被巴八思加以改动之后,已经成为了一套如何更快的进行身体行动的功夫,速度上是有了,但在灵巧上却大打折扣,更不用谈古墓派原有的飘逸之风,那是毛都没有剩下,纪不珏对这种蒙元的风格虽然谈不上鄙夷,但也算不上赞同,也对杨羽进行了一定的指导,教了他一些身法的运气法门。

如今的杨羽,不再是像当初一样,只是横冲直撞了。

而且,杨羽也一直没有忘记第一次看到纪不珏使剑时的感受。

一是快,非常的快,虽然杨羽相信纪不珏当时已经压制了速度,但杨羽的感受依然是很快,他自问纪不珏如果剑速全开,只怕一剑就能捅了他。

二是动作简练,杨羽一直是认为剑在实战xìng上是不如刀的,原因就是太花俏,但纪不珏的动作却是十分简单,而且就是杨羽之前几个月一来练的那些动作,只是根据出剑时的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了而已,而这一点点改变,又使得所有的动作前后衔接的恰到好处,浑如一体,尤其是剑位转换时,一点迟延都没有,随手使来,剑随心到,潇洒无比!

三就是狠!剑势凌厉,施展出来之后,或刺或砍或挑或转,凶狠绝伦,一想到纪不珏提过倭寇的刀技,杨羽大概也能想到原因。

纪不珏当时没有演示太久,但杨羽原本因为这里是笑傲江湖的时代时而涌起那一点的优越感,算是消失干净了。

拳出少林,剑出华山,这八个字的含义,杨羽也体会到了,曾经的自以为是,烟消云散,再也不复存在。

这个时代的内功确实是衰微了,可并没有真的丧失,他的九yīn龙象功,说到底也不过是三部残篇合成的功法而已,纵然有所优势,但绝不会差的太离谱。

自打那以后,他开始老老实实的练功,再没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杨羽的九yīn龙象功已顺利冲入了第四层,巴八思版本的天罗地网势在纪不珏的帮助下,已被进一步改良为一种纯粹的身法,考虑到这套功夫实际上已经面目全非了,杨羽索xìng在心中给它改了个名,称之为捕雀功,而一阳指,也到了五品的境界。

而最大的改变,便是杨羽现在的身份了,明面上,他是个专门做武林人士,或者说专门做霹雳堂的生意的医馆大夫,但实际身份却是华山剑宗的门人。

当然,剑宗已离开华山,他和现在掌权华山的气宗可扯不上关系。

用纪不珏的话来说,华山剑宗自从败离华山后,干啥的都有,就是加入rì月神教的估计都有,可就是没有向气宗低头的。

杨羽也曾问过纪不珏,这套剑法叫什么名字,可纪不珏却告诉他——没有名字,因为本来就不是一套剑法。

想想也是,这剑法根本就没有任何套路可言,就那么几个使剑方式,爱怎么用就怎么用。

不过这一年下来,杨羽也觉得,他似乎进入了某个瓶颈,不论怎么练,似乎也得不到什么了。

而在某一天,当他又一次练完了一个循环之后,纪不珏忽然叫停了。

他让杨羽在身边坐下,才徐徐说道:

“羽儿啊,这一年多来,这几种使剑的方式,你算是学全了,你的家传内功极为上乘,不在当今几大门派之下,所以老夫也就不教你其他的内功了,那样反而不好。”

在旁边人看来,纪不珏和杨羽这对师徒其实很奇怪,纪不珏与杨羽说话时,从来不自称“为师”,倒是一口一个“老夫”叫的欢,有时候兴致上来了,甚至会管杨羽叫“小子”。

但对于杨羽叫他“师傅”,纪不珏又不会否认,也会尽心教导。

“羽儿,老夫教你的实际上是一种以简化繁的使剑方式,不过这始终是出于我的设想,却没有在真正的高手身上印证过,所以‘为师’这两个字,老夫却是说不出口的,学剑之人根基最是重要,万一这是害了你,老夫可就愧为人师了。”

“师傅,您老还真是坦白啊。”

杨羽一愣,随之又笑道,

“不过您怎么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