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故宫的样子,那时,在印象里,故宫不过就是比较宏伟的皇家陵园罢了,并不会有什么特别,只是一个宏大。想想,当初自己是去过山西的乔家大院,也是去过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这些不过都只是气势恢宏而已,身处其间,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

可是,原来,真正的身处其间,感觉真正清时期的建筑,那种感觉是和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宏大,让她感觉到了封建**的威严,那样的不可亵du。

听姚氏说,皇觉寺并不是唯一的皇家寺院,只是其中一座小小的别院,是清朝的第一座皇家寺院盛京皇家寺院实胜寺的附属寺院,只是一座仿建筑。

由于甲申元年,暨顺治元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644年,当今皇帝顺治,在睿亲王多尔衮的照顾下,从当时的盛京沈阳迁都北京,为此,距离当时的盛京皇家寺院越来越远,睿亲王为了满足孝庄太后的心愿,于是下令在北京建立了一座仿制的盛京皇家寺院,并命名为黄觉寺。

据了解,真正的盛京皇家寺院,是在是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敕建实胜寺。在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竣工,而这座仿建筑,远远比真正的皇家寺院晚的多,可也正是因为这样,黄觉寺比起沈阳的皇家寺院更加的宏伟得多。

在《盛京通志》、《沈阳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大体是说,在清朝崛起之初,由于蒙古族喇嘛教信教者首领、元裔丹大汗之母苏秦与妻福清,为表归顺之诚意,从遥远的察哈尔,特以白骆驼载(吗哈噶喇)金佛像、金字喇嘛经及传国玉玺,呈至盛京,同行者有蒙古最受尊敬之活佛喇嘛高僧(默尔根)。由此而有了这家皇家寺庙,也是因为如此,这家皇家寺庙亦是到了顺治年间,尽管皇家寺庙已经拥有多座,而这间仿制的黄觉寺却仍然备受八旗子弟关注。

《清太宗实录》记曰:“崇德三年八月十二日,实胜寺工成。先是上征察哈尔国时,察哈尔汗出奔图百忒部落,至打草滩而率其国人咸来归顺,内有默尔根喇嘛载古(八斯八喇嘛)所供(足金打造的玛哈噶喇金佛)至于盛京城西三里外白骆驼长跪不起,此事禀告皇太极,商议后在此地建实胜寺供之。此金佛先供于大殿佛龛之内,但金佛三次显灵,站在大殿房脊上面向东方。寺内喇嘛见此情景,在大殿西侧建一佛楼面东开门,将金佛供入,从此金佛不在出现,据喇嘛讲,金佛是不想在大殿里供养所以才显身。”

由此,大家对这家寺庙的追捧越来越多。

“宛如,过来,到娘跟前来。”走进黄觉寺,看到宛如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姚氏笑着伸出手去拉着宛如,拉着她进了黄觉寺的大门。

“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和尚,一般的寺庙不是只要拥有一两个和尚就可以了吗?”一进门宛如就被宏大的和尚群所包围,那些和尚念念有词,像是天书一样,她一个字也听不懂,可是,说不上来为什么,这样宏大的气势,让她感觉到害怕,莫名的说不出来的不安。

“呵呵,黄觉寺保佑的是整个的八旗子弟,想想,要有多少人啊,一两个大师怎么可以,会被认为是对佛祖的不尊,还有,宛如,不可再叫大师们和尚了,你已经是大姑娘了,应该懂的。”姚氏一边往里走,一边小声的对着她说。

“是,我知道了,娘。”嘴上虽然这样答应着,可是心里还是多多少少的感觉到不满意,这样的盛大,让她感觉压抑,越是辉煌,越是让她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苍凉。

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总之,像是连同着自己,都快要迷失在这里了一样。

于是,只能跟在姚氏的身后,做一个顺从的小姐,不再多话。

“夫人,小姐们,欢迎来到黄觉寺的大雄宝殿。”

一进大雄宝殿红漆漆的大门,就看见一个和尚迎上来,一脸严肃的欢迎他们,然后就看见姚氏笑着示意香兰给和尚一些的银两,一边听见姚氏虔诚的说道:“还望师父笑纳。”

“多谢施主的香油钱。”和尚接过姚氏手里的银两,就离开了她们的视线。

她恍然大悟,还以为是什么呢,不过是来要钱来了,还美其名曰:“香油钱。”原来古代的和尚是这样向别人要钱的,比起现在的一些寺庙,高明不到哪里去。可是,真没想到,这古代的和尚要钱,要钱就要钱嘛,还这样的摆出一种高姿态,似乎是给了寺庙一些香油钱,还需要寺庙的和尚许可一样,想必这一点来说,古代的和尚可要比现在的高尚的多,最起码古代这些个和尚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