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 (第1/4页)

赵王当即写了一篇檄文,文中详细的表明他与太子之间的兄弟情深,他此举就是代太子讨伐私吞太子遗物的武氏后人,要求秦寂言交出武氏后人顾千城。

赵王在檄文中,详细写到太子当年与武家兄弟的交情。在遇险时,太子托他们保护一件重要的东西,让武家后人将此物交给秦氏后人。

结果,武氏后人拿了太子遗物,却没有将东西交出来,一直私下保管着。这件事顾家二小姐顾千雪与顾家大老爷都可以作证,顾家大老爷曾亲口说过,武芸手上有太子遗物,现在此物就在武芸之女顾千城手上。

赵王在檄文上,再三强调自己并非造反,他只是不忍心父亲与侄子被奸人所骗,这才起兵,只要秦寂言把顾千城交给他,他就立刻退兵,回京请罪。

檄文第一时间送到秦寂言手里,秦寂言看到赵王通篇大义凛然的话,不由得冷笑……

赵王还真是拿了一个好借口,这个理由旁人也许会认为是胡扯,可秦寂言却猜到赵王必是猜到什么,才会说同这些话来。

看样子,千城手上的半本十有**是他父亲的东西。

也许,回京后他该找景炎谈一谈。

“殿下,此事我们怎么处理?”同个副将看向秦寂言,等他拿主意。

如果用一个女人,就能平息这场战争,他们自然是乐意的。

秦寂言将赵王的檄文随手丢在桌上,冷冷的道:“你们莫不是以为,按赵王的要求办了,他就真是会退兵吧?”这群武将是要多天真,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我们照做,赵王就没有再出兵的理由。”师出无名乃兵家大忌,就像哪怕所有人都知赵王是造反,可赵王还是要扯一块遮羞布一样。

“只是没了这个理由。”秦寂言出言纠正,同时说道:“要是赵王得到顾千城,把人杀了,说太子遗物在本王手上,你们是不是也要把本王交出去?”

“末将不敢。”一屋子武将,齐齐跪下。

“本王料你们也不敢。”秦寂言并没有让众人起来,而是将这一纸檄文丢掉他们面前,“别说没有什么太子遗物,就算真有太子遗物,本王这个太子的儿子还活着,他有什么资格来要太子遗物。”

“殿下说得是。”众武将立刻反应过来,一个个忙低头认错,秦寂言也不是真要罚他们,只是想从根源上打消,他们把顾千城推出去平息战争的可能。

“让文吏代本王写封告赵王书,将本王的意思说给他听。”文字上的诱导,并不是只有赵王会,相比赵王,他这个太子的儿子,大秦的皇太孙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

“末将明白。”一干人再不敢多言,立刻找来宫中的文吏,让他尽快将皇太孙告赵王书写好。

在秦寂言的润笔下,告赵王书一天就写好了,秦寂言没有让人送给赵王,而是直接公布天下,贴在各个重要城镇的衙门……

710躺枪,关我什么事

秦殿下在告赵王书中,将自己的正统身份点明,便直言赵王昏庸,听信谗言,不查明事情真相,便信口胡言。

顾千雪是赵王府世子的侧妃,顾家大老爷与武芸早已和离,对武芸恨之入骨,这两人说的话也能信?

再说,他这个太子的儿子还活着,虽说没有什么太子遗物,就算真有太子的遗物,也轮不到赵王大张旗鼓的出征来要。

赵王此举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天下百姓不是那么好蒙蔽的,赵王妄想为自己的谋逆一事寻理由,简直是痴心妄想。

一不小心,秦王殿下就把天下百姓都给代表了。不过,站在天下百姓的立场上,确实很容易让普通百姓找到代入感,感觉这事和他们也是有关系的。

虽不至于帮到秦殿下什么,可至少赵王在攻破某城时,城中的不会主动投降,不会给赵王筹粮、筹银。

除此这外,秦殿下在告赵王书中,告诫赵王尽快回京请罪,不要做无畏的牺牲,让天下百姓跟着受苦,因他一个人的错,而致使无线的人战死沙场。

秦殿下又一次代表了天下百姓,可没有人觉得秦殿下说得不对,因为秦殿下这话简直说到他们心坎里了。

秦寂言又道,皇上宅心仁厚,英明贤德,只要赵王不酿出大祸,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必会饶过他和他的一干追随者。

如果说,秦殿下的告赵王书,前面还只是鄙视赵王的人品,后面就直接是挑拨离间了,告赵王书一出,赵王发现他手底下的人明显躁动了起来,居然有人真得想要投降,让朝廷赦免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