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筑基 (第1/2页)

好书推荐: 擎天一棍 七界之都

“筑基、淬五庙、启灵台,通三田,破窍、明五觉、萤火、元宝与辰光乃是练气期的九层境界。”金丹道士章哲渊盘膝跪坐在一个巨大的蒲团上,不急不缓地说道。他的面前燃着可以让人凝神静气的香烛,不远处摆着木剑、铁剑、明镜、铜铃、拂尘等等施法之物,旁边则跪坐着宇文梨。

“练气也称为吸气,道门修行,说到底就是将游离在天地间的灵气据为己有。所谓灵气,也即是一种最高形式的力量,它介于纯粹的能量与纯粹的物质之间,具有物能双性,既能驱动、改变物质形态,也能召唤、御使其他能量,更能连接沟通天地规则,所以掌握灵气的修行者具有最强的力量。”

“然而,灵气是游离的,散漫的。只有经过道士自身经脉以及丹田的淬炼之后,才能变成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真元。真元者,便是融合淬炼之后的五行灵气,真正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咱们道士又将真元称为法力。五行者,并非单纯的五种能量,而是五大类的能量,除了五行灵气外,还有十二种微量灵气……”

“筑基阶段,修行者以淬体、静心、养气为主。天赋高绝者,三五日或可筑基成功。资质普通者,三五年或可筑基圆满。若是资质太差,兴许几十年也筑基难成。所以修行,虽然首重心性,但根骨天资同样关键,否则心性再好,也无济于事。”

“然后是淬五庙,这个阶段是修行者脱离凡俗武者最关键的阶段。凡人中的武者,真气修炼到极致,也可以开山劈石,但是体内的真气却难分阴阳五行,无法随心所欲。淬完五庙,犹如洗髓换骨,心肺脾肝肾样样强健,足以萃取足够的灵气供给修行者下一步的修炼。”

“再然后是启灵台,这个阶段一旦成功,修行者就不仅仅是脱离了凡人的状态,而是从精神上远远凌驾在凡人之上。所谓启灵台,又称为‘洗识海’。人生而有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无论元神还是识神都要存身在识海之中。启灵台就是要开启识海这个介于实与虚之间的奇妙空间。识海开启之后,识神的潜力全部释放,便可以内视,修行者将获得无穷无尽的脑力支持。在这个境界里,修行者的领悟能力、运算速度,以及记忆都会极大的增加。所有修行者见过的人与物,都会在识海中留下痕迹,只要识神内视,检阅识海中的记忆,一切细节将无所遁形。”

“拥有超凡的记忆是修行继续下去的关键。道士的法术繁复无比,虽然相比于邪门歪道已经是最有效率的了,但是无论咒语还是手诀,都不是凡人的大脑可以记得住的。比如最基础的引火诀,道门就有一千两百六十八种不同的施展方法以及一万九千零六十五种不同的灵气配对方式,其中最简单的一种也必须记住二十五处关键的灵气组合方式才能施展。这些不同的施法手段,虽然不需要每一个道士都记住全部所有细节,但是作为一个道士也至少需要记住一百种以上,以备不时之需。”

“修行者中,有一种称作单纯法师的,他们无需将灵气引入体内,能使用相对简单的咒语引动游离在外的灵气粒子,然而一旦遇到直接操纵灵气的道士,他们的所有魔法全部失效。看似简单的咒语,最后不仅没有降低修行的难度,反而使得修行失去了效果与意义。所以,修行没有捷径可行。”

章哲渊说完,站起身来,拍了拍道袍。“贫道的任务就是将你引入启灵台的境界,之后的通三田,破窍、明五觉等等境界,会有更高修为的道友来指导你。每个人对于每层境界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贫道便不赘述了。”

“是!”宇文梨知道章哲渊不苟言笑,于是也尽量摆出严肃认真的表情。“筑基的过程中,我该怎么做?”

“你的根骨不错,但是没有修行的基础。贫道以为,为了将来你的路途走得更为通顺,咱们应该把根基打得更牢固一些,所以筑基不急在一时,以半年为限,每天按部就班地淬炼身骨,然后由外及内来做即可!”

“是!”虽然宇文梨对章哲渊的话不以为意,但还是选择了顺从。

她记得骆野的话,一直想着去黄沙滩寻找高歌。可若是没有足够的境界,自己是万万去不了万里之外的黄沙滩的。所以,宇文梨心里真实的打算是,以最快的速度修成至少通三田的境界,那样就可以下山历练了。

“半年筑基?太慢了!”宇文梨打定了主意,要在三天内完成筑基。

章哲渊将筑基的基本口诀交给宇文梨,然后嘱咐了两句,便入定行功去了,留下宇文梨自行揣摩。

按照章哲渊的话说,筑基之事,古法是以打坐养气为主,并没有导引之术。但是到了最近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