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部分 (第1/4页)

接连三天此次西征配属的火药包便用了一半,换成钱便是二十万两银子,消耗极大,所以如今的火药包已经不能如最开始那般随意使用了。而五到八斤重的石弹,打在甘州城那坚固而高峭的城壁上,连个印子都留不下便化为齑粉;它们也很难对重要的防御工事造成多大的损害,但是如果落在人身上,无论穿着多好的盔甲,也必死无疑。那些跌落城下的回鹘军队尸体,几乎没有完整的。

杨继业与黄东秋都紧绷着脸,站在指挥高台上拿着望远镜观战。

此次祥符国西征,大军一路上行军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而慢自然是有原因的———此时攻打甘州攻城器械,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这个时代运输能力,道路状况,从祥符国顺州到凉州,再到甘州的道路,许多地方都不能通车,许多重型器械根本无法运过来,就地制造也要受材料与工匠的限制,都是拆卸成部件运送过来的。任何一个将领,都知道在这方面无法再抱怨什么。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势力的军队在攻城时能够如祥符国大军这样幸福,有这么多利器相助。

但饶是如此,擅长防守的杨继业还是忍不住会暗暗感到遗憾。

若是能运来重型投石机便好了。此次发兵河西走廊之前,祥符学院物理学院院长汪河山发明了一种在这个时代来说的超巨型的投石机,能将数十斤重甚至上百斤重的石头轻而易举地发射到三百步以外。只要有这么一两架投石机,甘州城上的任何防御工事,只要被命中,就会被砸得粉碎。再试想一下,若是将上百斤重的巨型火药包发射出去砸在城墙之上,一下便可炸塌一截城墙,来上几次,便可直接破城。

但这种投石机本身重达数千斤,即使是拆卸着部件,几人重要部件也要超过千斤,这个时代一辆马车的载重能达千斤就几乎是极限,且河西走廊马走、人走、骆驼走还可以,但马车却很艰难,更不用说这种投石机几个重要大型部件需要几辆马车同时拉才能拉得动。

第八百九十二章 开始收网

不过,攻打甘州城,其实也用不到这种攻城大杀器。以杨继业的眼光来看,庞特勤在守城方面的能力实在是很欠缺。而且这种欠缺并非庞特勤个人的问题,而是回鹘军在这方面根本不擅长。所以庞特勤才犯一些在杨继业看来简直是可笑的错误。最主要的是,整个甘州城防御工事的设计虽然称得上严密,然而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外壕居然没有羊马墙,使得祥符**队不仅可以直接攻城外城,而且祥符**队的壕桥轻易地就开到外濠上面,池宽水深的外壕居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还有,对攻城一方可以造成很大的麻烦的马面也太少。

这许多的不足,完全是战术思想上的落后。比如偌大的甘州城居然只有两个城门!在杨继业看来,这简直就是幼稚。回鹘人以为城门是攻防最激烈的地带,所以就以为越少越好,可以集中防守,但他们却忘记了城角更是最薄弱的地带。

不过,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聪明的、独到的一面,更有自己智慧的结晶。

回鹘人在这么多攻城火药包和石弹的打击下,居然还能够在城头上保持如此密箭的箭雨?城面上防守的回鹘人似乎完全没有被压制住!而最奇怪的是,回鹘人的守城用的旋风炮一直没有还击。按着常理,布置在城内的守城旋风炮因为居高临下,一般都要比攻城抛石机发射石弹威力更大,它们是摧毁攻城一方各种攻城器械最有效的武器。祥符**队的各种攻城器械一旦发起进攻,其位置就暴露无疑。但为什么庞特勤任凭祥符**队攻击,这难道是在一直隐藏实力?

难道说应付祥符**队的这点攻击,他完全是游刃有余?亦或者,他们根本没有守城用的旋风炮?安全部的情况有误?

杨继业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外城城面定有蹊跷。”杨继业低声说道,目光有意无意地向身边的黄东秋瞥了一眼。

黄东秋斜着伸手掌,做了个手势,却没有接话。杨继业收在眼里,眉头皱得更紧了。黄东秋的意思很明白,与杨继业想的完全一样。甘州外城的城面,一定是被设计成向内倾斜的城面了。这种城面设计是专门对付攻城抛石机的——石弹落到上面,就会借着巨大的惯力向夹城滑落。任何投石机的精确度都是有限的,训练得再好的士兵,也无法准确的将每一枚石弹打到城面上,实际上每十枚中能有三到四枚命中城面,就已经是训练有素了,即使以祥符国新型抛石机也只有十中之六的命中率。而如果城面的设计成一定斜度,城面上的士兵在遇到攻击时只要紧贴女墙站立,受到的伤亡就会大幅减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