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部分 (第1/4页)

………

………

熙州和岷州一样,都属于大宋秦风路,位于岷州东边,与原河湟吐蕃王国武胜军和祥符国兰州及岷州同时接壤,下瞎三县。另外这两年大宋为防范祥符国又在边境建立了一个军寨,名为平凉寨。

不过,熙州比起与其紧挨着的岷州不论地境面积,还是人口,都大了和多了两三倍不止,特别是因为熙州与祥符国兰州本来就有接壤,所以这两年来,先后数次增加驻军数量,如今熙州城和三个县城再加上平凉寨的兵力却是岷州四五倍之多。所以,图谋熙州却是没有岷州那般容易。

张大为率领青龙军团另外三个旅,总计一万五千人,一路‘追杀’折日石姆率领的两万吐蕃人,来到了熙州(后世平凉市地区)境内。

今日第三更一大早送上,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

第九百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上)

(非常感谢‘你难道是jj’和“he严涛’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随着吐蕃大军和青龙军团入境,所过之处顿时一阵鸡飞狗跳。但不管是吐蕃人还是朱雀军团都没有理会平凉寨和三个县城,一追一逃间直逼熙州主城。

天定二年,九月九日,折日石姆所部两万吐蕃大军狼狈‘逃窜’至熙州城外,向熙州城守将张百发求援,张百发和岷州守将孔令武一样,之前都接到过赵普和曹彬的指示,要尽可能的接应和援助吐蕃大军从祥符**队手中逃走。虽然两万吐蕃军队被祥符国一万多大军追着逃至熙州城下让张百发大吃一惊,但一想传说中祥符**队所拥有的战力,也就释然。

如今,既然有把持朝政的宰相大人和掌控军队的枢密院使曹大人的指示,张百发虽然和孔令武一样,不愿意救援吐蕃人,但吐蕃人已经到了城下,他若是不有所动作,那宰相大人和枢密使大人肯定也不会放过自己,这厢都指挥使也要当到头了,更何况熙州知州朱正西乃是宰相大人赵普的嫡系,自己一举一动事后朱正西肯定会密报给宰相大人。

不过,熙州、岷州守军这些年断断续续与河湟吐蕃人打仗也不在少数,比起对祥符国,不论是张百发,还是他麾下将士都有些仇视,也充满警惕和厌恶。所以,在张百发和熙州知州一起接见了折日石姆的使者之后,最终没有同意让吐蕃人进城,而是准许吐蕃人驻扎在熙州守军弓箭、弩机、抛石机攻击范围之内,并且从城头扔下了一些粮草。至于祥符国青龙军团一万多大军,在张百发和朱正西看来,显然是仓促追来,后面没有援军不说,连粮草供应都没有。想必很快就会退军。毕竟祥符国自开春以来,已经打了跨度春夏秋三季的仗,算是旷日已久,祥符国的国内粮草告竭以张百发和朱正西这个级别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如此,张大为带领青龙军团直逼熙州,一万多大军驻扎在离熙州北边大约十里之处,派出使者让熙州守将以远程攻击逐走吐蕃人,更不能给吐蕃人粮草,否则便要对大宋开战。

面对这一年多一直压着宋军打的祥符国大军的威胁,朱正西和张百发虽然有些紧张,在第一时间派快马报于秦风路府秦州和开封的赵普和曹彬,但是并不认为没有带领攻城器械,且明显没有做好攻城准备的青龙军团一万多大军能够对驻有一万守军且城外有两万吐蕃友军的熙州城怎么样。毕竟有五倍围城,十倍攻城的铁律放在那里,祥符国大军虽然厉害,但在这种情况下便妄想打下熙州,那是在做梦。

当然,出城与祥符国大军野战,朱正西和张百发暂时还没有想过。

但随后张大为所部接下来的举动,却是让朱正西和张百发开始大为紧张————张大为先是派出五千步兵去攻打距离熙州城西的马武县,然后从祥符国国内竟然有一队粮草车运了过来,这在朱正西和张百发看来,分明就是一副准备攻打熙州的打算。若不是畏惧赵普和曹彬,朱正西和张百发真想以城头各种远程攻击将吐蕃人赶走,以消解这无妄之灾。但如今既然在赵普和曹彬的权势之下没得选,那只好要考虑怎么将祥符国这一万多大军赶出熙州,甚至击败。

对于达到这个目的,朱正西和张百发认为虽然肯定是不容易,但是也并非不可能,毕竟熙州境内主城熙州有守军一万,三个县城和平凉寨各有三千驻军,这加起来已经有两万二千人,虽然战力不能和大宋禁军甚至不能和西北边军相比,但却也是打过仗的正规军队。更何况这不还有两万吐蕃大军嘛!祥符**队战力再强,三四倍的兵力还打不过你?

这样一算,朱正西和张百发不但不再畏惧张大为所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