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部分 (第1/4页)

按照战略计划,杨继业攻下秦州,走陈仓道,直逼京兆府。而韩涛以最快的速度打通宋国在陇山中修建的雄关——陇关,然后奔赴京兆府与杨继业会师。

整个作战过程中,叶尘定下的作战要求是,要尽可能的减小损失,多用智,少用力,能用平和手段谋之的,就决不动武,充分利用百姓和官员心向祥符国的心思,安全部暗中与守城的文武官员接触,实施策反、离间之计。这样,注定了对宋之战,是既打又拉,这并不是绝对的征服,过度的杀戳,反而会激起宋军的仇忾之气,不利于大计的施行。

当然,叶尘绝对不会如历史上一些皇帝那样,喜欢指手画脚,事必躬亲,恨不能直接指挥到一队一伍的具体行动,干涉前线大战,结果导致战败。所以他关于南北两路大军,各个军团具体措施,一概没有,战机瞬息万变,并非远在数千里之外叶尘所能掌握,所以已全权交与两位前敌指挥,给予前线指挥人员充分的自主权。

……

……

凉平县,是陇关之前的一个大县,守将是魏子勇。

此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带领五千宋军负责驻守凉平县城。

“将军,该去巡城了!”深夜,魏子勇的亲兵在门外轻声说道。

魏子奇将八爪鱼般爬在他身上的十五六岁的侍女推到一边,有此不情愿的爬起来,来到外间,简单的洗漱,吃了早点,亲兵给魏子勇拿来盔甲,服侍着魏子勇穿上,便向府外走去。

出了府,魏子勇抬头看向祥符国方向,叹了口气,伸手接近亲兵递过来的的腰刀,上了马,说道:“走!去巡城!”

农历十一月初,已经是寒冬,又是深夜,城上站岗的活儿,自然是城卫军的活,城里属于西北边军的两个指挥一千人自然不会来干。城卫军比起西北边军,不管是战力,还是装备,亦或是军饷都相差极大,所以军纪也是出了名的差劲。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高歌猛进与民心所向

城上看不到一个士兵,本来应该岗位上的士兵大都躲藏兵洞中生火取暖,空荡荡的城头除了明灭不定的气死风灯,便再也看不到别的。

走城头之上的魏子勇眉头紧皱,平时城卫军军纪差也就算了,如今多事之秋,虽然祥符国忙着救济本国去的两百多万灾民,不会大举来攻,且在凉平县之前往祥符国方向还有两个军寨,但是如他们这样距离边防不是很远的县城,还是要有一些警惕性的。他在白天刚刚开会强调军纪,但目前看来,效果基本没有,别说士兵了,连军官都没有看到影子。

走到主城楼上,仍是空荡荡的一无所有,魏子勇的怒气已是完全无法抑制,回首对身边的亲兵道:“给我擂鼓。”

亲兵抢到城楼一侧,拿起鼓槌,一扬手,咚咚之声顿时响彻全城。

鼓声一起,城头顿时炸了窝,各个藏兵洞中,士兵们一窝蜂地涌了出来,有的忘戴了头盔,有的居然是赤手空拳地便跑将出来,看着乱七八糟的这些城卫士兵,魏子勇气得连发怒的心思都没有了,大声吼道:“瞧瞧,这便是我们的士兵,你说说,如果有敌人来袭,我们能指望他们吗?”

说话间,城头之下响起阵阵整齐的脚步声,两个指挥的西北边军一千人开上了城头。

两名指挥使跑上城楼,对魏子勇抱拳道: “李将军,末将等奉命赶到!”

魏子勇点点头,“嗯,刚才这只是一次演习,你们的表现不错,能半柱香功夫便从军营之内赶到城头,本将很满意。”演习这个词和这种练兵方法,还是从祥符**中流传出来的,因为极为恰当,所以如今不管在宋国,还是辽国,都有所模仿,魏子奇也是活学活用。

一听是举行军事演习,这名营指挥使便有些不满,但也不敢说什么,躬身一礼,退了下去。但魏子勇的眼光瞄向另一侧,城卫军一听是演习,却是更国乱哄哄的,几个军官正大声喝斥着士兵列队,但看起来效果不佳。

魏子勇森严的目光看这一侧,一挥手,西北边军千名精锐陡地发出一声呐喊,手中长枪霍地举起,齐齐向前跨出一步。

这一声喊倒比那几个军官的喝斥声有效多了,乱哄哄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

“再敢喧哗者,斩!”魏子勇冷冷地道。身边的亲兵跨前一步,大声地将魏子勇的命令重复了一遍。这一下,那些乱哄哄的草头兵才终于露出了惧意。

“你们,还象是士兵吗?”魏子勇喝道:“你们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巡城,守城,你们的岗位哪里,是藏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