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羊桂飞去了哪里,就这样成了一个未解之谜了。

丁逸把这一情况通过电话告知了唐三彩,并询问唐三彩是否知道羊桂飞还有其他的去向,唐三彩得知这一消息后默然不语,思前想后,也没有想出羊桂飞究竟会去了哪里。不过综合羊桂飞和苟史同志同时失踪的情况,估计他们两人在一起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两人今后隐姓埋名在一起生活了,那也算是羊桂飞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膘锅”最终生活在了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羊桂飞来说未免不是一个好的归宿。想到这里,唐三彩也稍稍宽了宽心。

446

其实丁逸在给唐三彩打电话的时候,唐三彩的状况并不太好。“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决定,鉴于唐三彩在此次的事件中,企图向“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隐瞒事情的真相,并试图将羊桂飞的严重触犯族规的行为压下来,不向“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汇报,再加上之前他放浪/形骸的行为,“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决定给唐三彩办学习班,实际上将唐三彩软禁在了他的寝室之内,未经过允许,唐三彩不得离开以他的寝室为圆心,以五百米为半径的一个圆圈范围之内,对外宣称“闭关幽思”,实际上就是软禁。

在软禁期间,唐三彩只能熟读唐氏家族的《族长行为规范》,并且每日写出读书笔记,平时最多看看电视,上上网,不得与无关人等接近——所以他也没有办法联络到唐球球。

有时他也向负责看守他的族务人员询问唐球球的近况,得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还好,他正在‘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的监护之下,健康地成长”这样的回答,唐三彩知道唐球球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也慢慢放下了心。

但唐三彩创立的八戒庙,却被“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假借他的名义宣布已经功德圆满,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是予以解散,假借他的名义而不是由“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直接解散,也算是给唐三彩一个面子,否则族长成立的八戒庙被“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解散了,是人都知道唐氏家族的上层建筑之内发生了矛盾,对唐氏家族的声誉也不利,这样才用唐三彩的名义予以解散,八戒庙的工作人员和信众一律遣散,可怜唐三彩创立的八戒教,才成立了没几天,还没来得及发扬壮大,就已寿终正寝了,可谓生不逢时。

实际上唐三彩只是利用创立八戒庙向“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示威而已,本来对它就没有多少的感情,所以解散也就解散了,唐三彩并不是十分地伤心。

唐三彩经历了这许多事,早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也该到了该看淡的时候,晚年又与丁逸相认,对他来说还是一件比较欣慰的事,既然没有了得失心,他的心态就平和了许多,被“家族伦理与道德仲裁委员会”裁定“闭关幽思”,他也没什么怨言,既然闭关了,那就幽思吧,反正幽思期为三个月,并不是很长,所以他就静下心来闭了关幽了思,将世俗之事置身事外,过起了半封闭的生活。

眼看所有的事情都要了结了,看来本书离截稿也不远了,羊桂飞的去向已经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她大多和苟史同志隐姓埋名生活在了一起,也满足了她多年之前的心愿,所以能不能找到她,已经不在丁逸的计划之内,在丁逸的重要计划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未曾了解。

当然了,这项重要的事情,就是丁逸和薛宝钗的故事,丁逸已经拥有了如花似玉的四个老婆,但他仍然不知足,在他的心里,如果没能把薛宝钗娶过来,他的人生就并不完美,本书就算截稿了,也会让他截不瞑目,截得不安乐截得不开心,作者大人的书也就不成功,作为作者大人在本书中的第一兼惟一男主角,心情也不爽,如果作者大人就这样草草结尾的话,丁逸就下定了决心,今后再也不为作者大人服务了,作者大人爱让谁当第一兼惟一男主角就让谁当,反正他丁逸是不当了。

鉴于丁逸这严重的思想情绪,作者大人不得已唉声叹气地继续为丁逸创造条件,希望丁逸最终抱得美人归,将薛宝钗抱了过来,成为丁逸的另一个夫人,让丁逸更完满一些,也不枉丁逸为作者大人尽职尽责地演出了这许多年。

有了作者大人的支持,丁逸干劲十足,他立即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与四女一起商量关于薛宝钗的问题,会议的主题是《关于是否欢迎薛宝钗成为我们大家庭成员的表决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丁逸苦口婆心,向四位夫人讲述了迎娶薛宝钗的重要性,声称他身患的“见一个爱一个”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