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当站台上的乘客上下完毕以后,丁君霍的车厢才打开,鱼贯下车,种子和小树抢先下车,高大的身影极其显眼,用身体挡住了丁君霍,几名女子下车,挡住了于栖曼和李师师,快步的向车站外走去,一头钻进了专用的车子里。

力量族的数人跟在车子的旁边,手持着超级散弹枪,眼睛不停的向四扫视着,警觉的排查着危险,跟着起动的车子,向政务分厅行去。

426 海口城

沿途看着风景,现在的海口显得还有些乱,四处都在建设,居民小区,工厂等等,但是街道却是最先完成的,海口的建设是吸取了浮云城后来迁来搬去的经验,在还没有建设之前,就看好了地形。///

建设部那些已经取得足够经验的技术人员先在一张两米见方的大白纸上画好图纸,哪里属于哪个区,哪里建什么工厂,哪里是居民小区,一个半径十公里的大城停留在纸面上,甚至连地下管线的建设都是预设好的。

为了建设方便,海口是先在一片乱石滩上建起的上百条街道,若是从天上看的话,来去笔直,虽然建设当中显得乱,但是布局却极其规整。

海口在定位的时候,就属于一个工业城,工厂林立,蒸汽机厂甚至都已经迁了过来,钢铁厂在这里也建起了分厂,一个工业大城初现规模。

海口的人员组成一部分是浮云城的居民,多数是楚境跟来的建筑工人,开始的时候,吴国来的人最多,海路很方便,楚国也有不少,但是现在,楚国人居多,都是那些建筑工人,通路修到海口以后,索性直接就留在这里,把家人都接了过来,就在海口生活了。

现在海口最大的压力就是教育业,浮云实行全民教育,教育考试不合格的话,是拿不到正式的居民身份证的。

浮云一直都讲究兼容并绪,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尊严、自由与平等在浮云立足的理念,可是不可能全部平等,比如在医疗上,正式居民可以享受全免费,全部由政务厅的各种商业税收做补贴,如果是某个工厂的工人,甚至连营养费与误工费都省了。

可是拿临时身份证的居民就无法享受到这种优惠,多少也要掏上一点,如果什么证件都没有的,浮云不会见死不救,但是自行负责八成,没钱可以用工作来补偿。

甚至在工资上都有区别,正式居民的工资是最高的,其它则稍减,而这种手段极大的增强了浮云的凝聚力,能拿到正式的居民身份证,是一件很令人向往的事情。

浮云城的正式身份证并不太好拿,一种是靠时间,浮云法律规定,在浮云城工作生活满三年者,可以得到正式居民身份证。

一种是立功,立下对浮云有益的功劳,比如指认间谍,比如救人,比如说其它有益的事情,可以在浮云城生活满半年的时候取得身份证。

第三种就是技术,如果你有技术,比如有某种制造技术或是它得到浮云承认的技术,就可以在半年居住期满之后成为正式居民。

而这三种方式受到了很大的非议,因为它没有体现出读书人的高人一等的身份,可是丁君霍也很无奈啊,这个年月读书人多是读那么几本圣贤之书,吟诗做对是把好手,可是让这些读书人参与管理,能管出什么来?还不如自己培养。

虽然丁君霍的这种想法有些偏激,读书人当中也不全是书呆子,仍然有很多优秀的人材,可问题是,在这片大陆上,读书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读书人当工人?他们还掉不起那个身价。

哪怕是那些取得过成就,发明过一些东西的读书人,也多是官身,算得上是好官,可是比例太小了,小得可以让人忽略,丁君霍这种现代更贴近于公司的管理方式并不适合读书人。

在丁君霍的眼中,那些读书人专门在文学上做学问还是相当不错的,而浮云也有这个先例,读书人进入图书馆,若是能够整理书藉,食宿是免费的,而且还有薪水可拿,但是想参与到官方管理当中太难了。

如今浮云城的管理层当中,也仅有公孙武、唐凌文这两个传统读书人走入了高位,就连助理级别当中传统读书人都不适应。

不过丁君霍可不敢宣扬读书无用论,只是给出了一份公告,公告的内容很简单,浮云想修建一条通向西域龟兹国的通道,公路与铁路并行修建,需要通过大山,请问,所需钱粮几何?茫茫荒山当中,工人食宿如何解决?

等等一大串的问题扔出去,那些读书人一下子就傻了,他们压根就搞不懂这个,怎么去计算?如果真的能计算出来的话,也需要在浮云城的学校当中进行系统的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