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1/4页)

“这——我没有在意,就是打一下眼,看不出来,年龄不好说。”

二号的年龄在53——55之间,一个过早谢顶的男人确实比较难判断年龄。

‘无‘错‘小说‘m。‘QUlEDU‘“你和对象看到这两个人是在什么时候呢?”

“今年九月初。第一次是我对象看见的——他下班以后在树林里面等我,这两个人在几棵枯桕周围树转悠,有时候还蹲下来——像是在草丛里面找什么东西。第二次是我们俩一起看见的。”

“公安同志,我们发现盗洞的地方就在几棵枯桕树的附近。”李美婷道。

“这两个人看到我们以后就迅速离开了。”吴秀芳道。

“这两个人穿什么衣服,你还能记得吗?”欧阳平想到了二号身上穿的四个口袋的干部服。

“鼻子旁边有黑痣的男人穿穿一件灰颜色本装衣服,衣服上粘着一些棉花;秃顶男人穿一件四个口袋的褂子,什么颜色,我一时想不起来。”

马大柱是一个弹棉花的,他的身上粘着棉絮,应属正常。

从吴秀芳提供的情况综合判断,他和对象所看到的两个男人极有可能是二号和马大柱。

吴秀芳提供的情况非常重要,采石场的凶杀案和汉墓被盗案第三个切合点出现了。

马大柱进入同志们的视线。

二号是盗墓贼无疑,马大柱的祖上以盗墓为业。和他同村的马九宝祖上十六代人守护古墓,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应该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吧!

在会议室最后一排坐着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同志,他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他的手上拿着一支香烟,不时放在鼻子尖上闻一闻,并不点着。他就是门卫赵师傅。

海主任注意到了赵师傅:“赵师傅,我看您经常到西边的树林里面去转悠,您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啊?”

“小吴刚才提到的鼻子旁边有黑痣的人可能是走马村的马大柱。”赵师傅慢条斯理道。

“赵师傅,您和此人很熟吗?”

“他下山,回山,都要从我的大门前经过,这个马大柱是一个弹棉花的,不管你在什么地方看见他,他的身上都会粘着一些棉絮。我现在用的那床被胎就是他弹的。”

664。 第三十章 赵师傅认识大柱 树林也曾相遇

赵师傅闻了闻香烟,接着道:“在西边那块墓地的附近有一条上山的小路,马大柱下山和回山都要走那条路,有一次,我在那片树林里面挖树根,和马大柱打过照面。我看他不像是从那里路过,倒好像是在树林里面寻觅什么东西。如果是路过的话,他的身上一定会带弹棉花的家伙。”

“赵师傅平时喜欢捣鼓盆景,他到山上挖树根是为了做盆景。”海主任低声道。

“赵师傅,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巧的很,也是九月份——不错,是九月份,山上的板栗已经成熟了——在那片树林的上面有几棵板栗树,我有时候会到树林里面去捡板栗。”

“不错,我们挖野葱野蒜的时候,也到树林里面去捡过板栗。”李美婷道。

六点十分,调查结束,明陵的员工推着自行车陆续走出大门,同志们也走出大门,在走出大门的时候,同志们看到了传达室外面十几个盆景,俨然成了明陵一景。有些盆景已经成型,有些盆景刚定型不久,有松树盆景,有榆树盆景,有红枫盆景,还有青檀盆景,盘曲嶙峋的树桩上长出茂盛的枝叶来,在弯弯曲曲的枝干上绑着一些细铁丝。

同志们在盆景跟前驻足片刻,少不了夸夸赵师傅捣鼓的盆景。+无+错+小说 M。quLeDu。Com同志们住在明陵,往后少不了要麻烦赵师傅,跟赵师傅客气一番,套套近乎也是必要的。

有人夸奖盆景,赵师傅很高兴,他将同志们送出大门,目送着汽车朝灵光寺方向驶去。

汽车在经过灵光寺大门前的时候,欧阳平看到,在灵光寺大门前的广场上,还停着两辆旅游大巴和几辆桥车,大门口,一些人正在往外走。一个人正举着一面小旗子站在大门口,看样子应该是导游。

六点一刻,灵光寺竟然还有游客,可见灵光寺的香火有多旺。

“既然灵光寺里面还有人,我们顺便进去看看。”欧阳平突然决定到灵光寺里面去看看。

灵光寺距离汉墓被盗现场比较近,距离采石场案发现场也比较近,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欧阳平是不会忽略这个地方的。当然,今天,大家只是进去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