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茅永全还证实,在装潢期间,他们夫妻俩,再加上茅永全的母亲,三个人每天都有一个人在101值班,而且每天晚上都和师傅一起离开101号,所以,两位师傅一直没有脱离过他们的视线,茅家人之所以这么做,有三个原因,第一,装潢期间,他们临时在小区里面租了一套房子,所以和黄、闵两位说好,工期是两个月。这样一样,黄、闵两位师傅就不得不加班加点赶工期。第二,他们担心两位师傅偷功并偷料,所有材料都是他们自己采购的,他们担心两位师傅乘他们不在的时候顺他们的材料——这是有经验的人指点他们这么做的(相比之下,那刘老师就愚蠢多了);第三,他们没有把门钥匙交给两位师傅,根本就用不着,因为茅家每天都有人在。表面上看是提供茶水香烟,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实际上是进行全天候的监视。

事实证明,黄工勤和闵东水两个人没有作案的时间。

案子的侦破工作再次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大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这时候,时间已经是一月二十号,从案发到一月二十号,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天。时间拖得越久,寻找案件线索的难度就越大,同志们心急如焚。天公也不作美,本来气温就很低,冷空气不时来袭,再加上时不时下一点小雨,这种阴冷的天气让人缩手缩脚,非常难受。

一月二十号的下午,欧阳平一个人站在房间前面的走廊上想问题,天空中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梧桐树叶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一片一片地飘落到地上,树枝上残留的树叶已经掉的所剩无几了。

938。 第四十三章 三个人前往学校 董老师非常拘谨

学校里面的下课铃响了,小朋友们纷纷涌出教室,因为外面在下雨,大家都聚集在走廊上,叽叽喳喳的噪杂之声不绝于耳。

刘大羽叼着一支香烟走出房间,站在欧阳平的旁边,顺着欧阳平的视线朝学校看去。

不一会,上课铃响了,站在走廊上的孩子们迅速而有序地冲进教室,校园里面顿时安静了许多,等到第二遍铃响之后,校园里面完全安静下来,老师们拿着备课笔记缓步走进教室。

“凶手为什么一定要置陈启明姐妹俩于死地呢?”刘大羽道,“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欧阳平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同志们都在想这个问题。

答案,同志们早就有了:因为陈启明姐妹俩对凶手非常熟悉——凶手是为了灭口。

我们都知道,光有这个答案,肯定是不够的,陈启明姐妹俩已经死了,大家也对陈启明姐妹俩的同学和老师进行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但一无所获。如果线索储存在陈启明姐妹俩的记忆里的话,同志们如何才能得到这些信息呢?

“大羽,我们俩到学校去一趟。”

“学校,我们已经去过很多次了。”

“我们再找两个孩子的班主任谈一谈。如‘无‘错‘小说‘m。‘QUlEDU‘果找不到新的线索,我们就要抓瞎了。每当想起马老师和马文静夫妻俩,我的心里是五味杂陈——我现在都怕见到他们了。”

刘大羽走进房间,拿了两把雨伞。

两个人走到楼梯拐弯处的时候,左向东悄悄跟了上来,他的手上也拿着一把伞:“队长,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啊?”

“我们想再找两个孩子的班主任谈谈。”

三个人撑起伞,走出旅社,穿过马路,走到学校的小门口。

门卫师傅走出传达室,他认得欧阳平等人,什么话都没有说,便将大门旁边的小门打开了。

三个人先找到了陈启明的班主任董老师。

董老师的年龄在二十五岁左右,她刚工作一年多一点,学生气还比较重,见到欧阳平一行三人,她显得很拘谨。董老师是教思想品德课的(即政治课),整个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由她一个人教,每个班一个星期一节课,因为这个原因,她和自己班的同学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安排主课老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是孩子王,只有整天和孩子们摸爬滚打在一起的才适合干这个工作。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学校领导是不会安排副科老师担任班主任的,九十年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一些提高,但工资收入还没有明显的提高,班主任津贴尤其少,基本上算是无偿奉献,说起来,现在的人都不会相信,当时的班主任津贴每个人只有十块钱左右,所以,一般人都不大乐意当孩子王。董老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担任班主任的。

由于董老师和同学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