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力救世?”孔子问罢,已经是眼泪汪汪,泪湿沾襟了。

他恋恋不舍地离开微子墓,乘船回到湖岸,却看到刚刚还是那样快乐的青年男子,正与他的妻子望着湖水在失声痛苦。原来,他们仨都不幸掉进水里,他好不容易救起了妻子,孩子却被活活淹死。一时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死了就不能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妻子可以另娶,孩子死了就不能再活。孔子听了议论,皱紧眉头,说:

“他无论救出谁,都是对的。他对他们有同样的爱,而救出一个是因为他有限的能力。”

有自作聪明的人听了不信,就去问那伤心的男子:“请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我就只想救人。”男子说:“我对他们游去,结果抓住了妻子,就拼命游到湖岸,再返回找到孩子时,他已经死了。”

孔子怜悯地看了那自作聪明的人一眼,离开微山湖。

15、

孔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商丘,不仅因为他马上就可以见到那位端庄柔媚的姑娘,更因为这儿是他老祖宗生活的地方。从他有记忆时开始,他的母亲在给他讲叙他充满荣耀的先祖时,就常常会提到商丘这个地方。最早的时候,颛顼帝曾建都于此;后来,帝喾的儿子契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再过了13世,契的后代成汤,灭了夏国建立商国;到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

孔子走进商丘时,已经黄昏过后,朦胧胧的街道上,似乎看不见什么行人。他一边想着商丘的往事,一边想着就要见面的新娘,放慢了脚步,按照母亲给他的描述,寻找那两扇玄色的大门。他走过两条街之后,很快就发现了它。孔子心里激动起来,在门前默默地站了一会,待自己的心情平定下来后,这才伸出手去,不轻不重地在门上敲了三下。他停了下来,抻耳听着里面的动静,耐心地等待着。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满脸胡渣的老者探出头来,问道:“你是谁?为什么敲门?”

“在下姓孔名丘,敲门是来迎亲。”

“孔……姑爷!”老者高兴起来,双手将两扇门拉开,说:“快请进,我家主人等你多时了。”

随着老者,孔子走进一间客房,亓官和他的夫人正在那儿等他。老者介绍之后,孔子向岳父岳母行过大礼,献出一个红绸包着的“礼品”。这是当时的礼俗,新郎迎亲时进了新娘的家门,必须献上一份礼物。亓官当着孔子的面打开红绸,只见用了一根彩丝串着的,是七个玲珑体透的佩玉,这可是一件极其珍贵的组佩。亓官见了,连声说:“怎么送这么贵重的礼品。”

“应该的,应该的。”孔子也连声回答。

亓官再不吭声,看看组佩,又看看孔子,然后领他进了书房。孔子恭恭敬敬地坐在亓官的下首。岳母要去安排家宴,临行时回头不舍地将孔子看了又看。

当时,对祭祀、祭祖非常重视,诸侯各国,设专人负责,官名称之为“亓官”,是传承世袭的。当时除了君王,一般庶民都没有固定的姓氏,多以辖、权、赐、承谓之。亓官就是权的称讳,是君王所赐官职的称谓。孔子能做宋国亓官的女婿,纯因一次偶然的事情。去年亓官因国事出使鲁国,参加了鲁国的一次祭祀。小有名气的孔子也在那里协助主持,碰巧又刚好站在亓官的身旁,知道亓官的身份后,孔子不断地向亓官请教,这时有人笑孔子说:“如今人人都说你学问渊博,为什么还要不停地问这问那?”孔子听了,也笑着说:“不懂就问,这本身就是礼,就是一门学问啊!”那人一时无话可说。后来,亓官在与鲁国大夫釐子闲聊时,谈到这件事,感叹地赞扬孔子说:“有子如是,生之福也!”釐子对孔子本来就很佩服,听了亓官的感叹,就说:“闻言令爱刚好二八芳龄,何不嫁孔子为妻?这样亓官之愿可足矣。”亓官听了,点头说:“如可能的话,公可转告孔母得知,如也是这般想法,按礼序行事,到时来提亲就是。”就这样,经过颜征在的一番努力,终于说合了这门婚事。

亓官与孔子在那次祭祀上已经相熟、相知,夫人走后,他便亲切地询问孔子:“这一路来,好几百里,贤婿一定非常辛苦了。”

“一点儿辛苦的感受都没有。”孔子笑着说:“我只是高兴,收获实在太多了。”

“这话从何说起?”

“我登上了泰山绝顶,我到微山去拜谒先祖……”孔子充满激情地给岳父讲了他沿途的经历。

亓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