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我们干嘛不自己开银行呢?”

“嗯,也是啊。”王慧琴笑眯眯的点点头,“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啊,呵呵,儿子,看来咱还想到一块儿去了。”

“呵呵。”对于王慧琴的说辞,唐欢再次微微一笑,接着道,“现在,香港众多银行因为资产缩水以及发生挤提现象而接连破产,而这么多银行破产,显然香港政府是不愿意看到的,毕竟银行破产多了,也会引起一系列地社会现象。所以,香港政府必定会大力寻求接收方,保住这些银行,以此稳定金融兼稳定人心。可现在人心惶惶,有能力地人不想接手,想接的人没能力,所以,大部分破产地银行都是被政府代管,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等等。”王慧琴忽然又出声道,“你刚才说,有能力的人不想接手?那就是有钱也不想要银行了?为什么?”

“不为什么。”唐欢笑着摇摇头,“因为一旦接手这些银行,限于目前的情况,必然要花费大量资金跟精力对这些银行进行重组,这会拖累他们自己的资金流,限制其他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人,往往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他们对未来的趋势还看不明朗,不希望过早的把资金投入这里面。要知道,万一投入大量资金在里面,要是再来个动荡,他们可就没有本钱保本了。”

“啊?”王慧琴眨了眨眼,“可,可你刚才不是说,什么这个回暖,那个明朗,既然形势这么好,他们还担心什么?”

“唉,老妈哟。”唐欢摇摇头,“财经的问题,受影响的因素太多了,他们可不敢保证一定会如此。那所谓的分析,也不过是想当然而已,只是分析,又不是真的发生。其实对于香港未来到底如何,他们应该会相信回暖,但具体回暖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回暖的持续期又大概多久,他们却还不肯定。所以,他们不会现在就冒险把钱投出来,正如真正的赌徒总会在最后一把才出手一样,他们还要等,还要看,要等形势真的明朗化,才会出手,他们冒不起险。要知道,贸然投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本身就是冒险,再加上形势不明朗,就更是冒险。”

“啊?原来是这样,那,那我们现在还去买银行么?”王慧琴担忧道,“到底买还是不买?你给我个痛快话。”

“当然要买。”唐欢又笑了,“老妈,我前面说了,那些有能力接手的人,他们顾虑太多,而这样一来,就是比较保守,保守虽然会降低风险,但也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实际上现在是最好的银行介入时机,你看,香港目前破产银行众多,这破产呢,就是跌破底了,也就是远远低于银行本身的价值,被政府先行代管接收的意思。而现在的情况,是破产的多,接手的少,再加上银行对于稳定金融的特殊性作用,政府必然还会对接手方进行一些优惠政策,所以,此时介入,时机是最好的,要等经济回暖,那时候可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嗯,这倒也是。”王慧琴点点头。

“呵呵,还有啊。”唐欢接着道,“现在这些破产银行本身都有自己的老关系,老员工,毕竟刚刚破产么,这些东西都还是完整的。老关系也就罢了,特别是那些老员工,应该还没有转行,而这些人才,都是最重要的优良资产之一啊。而现在港元稳定,本来大家就刚从恐慌中回过神来,要是我们这次高调介入,比如多收购几家银行,然后来个高调的资产重组……别忘了,我们还有家电视台以及杂志,要是多多宣传,这样别人就会对我们重拾信心,毕竟普通市民,对大银行更信任一些,对所谓资本金的数目,也更盲目崇拜一些。而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短期之内稳定局面,紧接着,通过我们的银行发行债券跟基金,向社会融资,大力进军地产界,等待地产回暖,价格回升,那么这些利好消息又可以再次刺激融资幅度,呵呵,这样一来,就真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变成一个以银行为中心,其他各个产业为辅助的财团了。”

说到这里,唐欢再次微微一笑,心里没说的是,这样一来,他也可以更名正言顺的偷偷回香港洗钱了。毕竟他在那些避税天堂开的那些所谓银行,都是些空壳银行,人员几乎都没有,或者全部是虚拟人员,只是为了那大笔资金流转的一个中转站或者货币存储站,可如果真的收购了香港的银行,就可以借助香港这里银行的优秀员工,然后利用所谓银行互助,交叉收购等方式,来达到人员的流动,以此充实那些空壳银行,而这样一来,随着那些银行逐渐展开叶武,自己的洗钱计划,就真的可以日趋完美了,唯一的小漏洞,也被这些优秀银行员工给打上补丁了。

“好,就听你的!”王慧琴此时攥了攥拳头,“我明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