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这才让唐欢的那辆桑塔纳再次行驶起来。

所以,等唐欢到家的时候,也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而此时的王家人,除了王庆林跟唐振国还在一边下象棋杀上瘾而没有睡觉外,其他人已经都睡着了,毕竟唐欢早就说过,如果晚上六点之前不回来,那就是不回去了,所以,大家都没有想到唐欢会今晚回来。北城县毕竟是个小城市,到了晚上,就再也没有卖吃的所在了,就连招待所也是一样,所以,最后还是王庆林亲自去厨房热了点稀饭跟馒头,还拿了点咸菜出来。这才解决了唐欢跟林美玉的晚餐问题。

可能是饿了的关系。唐欢忽然发现,这馒头稀饭加咸菜,味道还真不是一般的好。

饭桌上。唐欢一边狂吃海塞,一边简单地跟陪着自己地姥爷说了一下自己跟青岛市政府商谈的,关于成立海信高科的事情。同时,他还对自己姥爷王庆林建议,如果他不想去香港,那还是干脆辞职,去那个海信高科干算了。给他个技术主任,做你喜欢做地事情。

“这个,欢欢。”这时候,王庆林又给唐欢盛了碗稀饭,一边递过去一边道,“既然你们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把投资我那个无线电厂?”

“嗯?”唐欢一愣,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姥爷,发现他的表情似乎很认真。

“姥爷。这恐怕不是你的意思吧?”唐欢微微一笑,顺手拿过姥爷的稀饭,轻轻的放在饭桌上,“恐怕,是你们厂的厂长什么地意思吧,而且。应该不止一次想通过你来问我们要投资了吧?”

王庆林没有说话,算是默认。

“唉,姥爷啊。”唐欢摇摇头,“这个,我毕竟是北城县出生的,当然也有点家乡感情,但要说到投资。这个可不是光看感情的。”

说到这里。唐欢顿了顿,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继续开口:“首先,就地理条件来说,咱们这个北城县地处内陆,虽然靠海,但那并没有开发出港口来,只是一些渔民打渔的地方,而就算开发出一个港口,那也并不是个优良的深水港,顶多是个中等规模的港口,吞吐货物的能力有限。这就是说,如果在北城县建立这种综合性的大公司,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受线路的制约,比青岛港要差不少,从成本方面来说,根本不合适。其次,是人才方面。咱这里只是个小县城,人才储备比青岛上海之类老工业城市差太多,当年之所以在这里建设无线电厂,不过是盲目地重复投资以及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并不是经济方面的考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里没有好的掌舵人,或者说,这里的官员,我信不过。”

“为什么信不过?”王庆林开口了,“难道,就因为去年那蛋糕……”

“不是,不仅仅是那样。”唐欢连忙摆摆手,“姥爷,那蛋糕事件,不过是个导火索,最根本地,还是目前这里的官僚体制。现在这北城县,地方小,又保守,根本就不如青岛以及南方那边开放,所以,他们那些当官的,也跟着目光短浅,不如沿海城市的官员开阔,不想放长线,而是总想怎么捞眼前的好处。

您看,我们毕竟是本地人,如果我们现在来本地投资,他们这些当官非要来打秋风,我们是给还是不给?不给,他们会说你不照顾本地人,对政府不支持,给吧,一旦给一次,就得给第二次,永远没了头,就算不要东西,他们以视察的名义过来,中午赖着不走,咱们是管不管饭?管饭的话,标准又是多少?要是他们天天来视察,这饭钱能有多少,您算过没有?”

“所以说啊姥爷,有时候越是亲人,吃地你也就越狠,而且你又不好意思说,还不如陌生人好打发。当然,除了官僚方面地考虑,我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咱这里地方地员工。姥爷,您应该知道,咱这北城县的工人,目前还是吃惯了大锅饭,根本没有进行所谓的企业改革,也不如青岛那边的工人一样,有那种失业下岗的危机意识。再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咱北城县的工人,就是一群大爷,这个,您应该深有体会才是,而农民工么,虽说好一点,但他们大多文化层次低,不适宜做这种无线电之类需要一些技能的工作。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唉,还是教育问题没跟上啊。”

“你这,似乎是太悲观了点吧。”王庆林皱了皱眉,“照你这么说,咱这里的人,就都是一群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知道干活的大爷?你怎么能这么说这里的人,他们可……”

“好吧好吧,姥爷,咱别为这个争辩了,就算我悲观,就算我胡说好了。”唐欢耸了耸肩膀,“总之现在我们是不会来北城县投资的,只有等国家的改革更深入,等人们的思想转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