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1938年底,由八路军总部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参与制定八路军总部颁布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又把毛泽东。朱德提出的八路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郑重地写入了《条例》的总则,成为我军建设和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

同时,谭政领导军委总政治部积极贯彻、落实,并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等报告中所提出的政治工作有关思想,来充实、完善已有的政治工作计划。

这一期间,以谭政为副主任的军委总政治部,紧紧围绕两项政治任务,开展工作。首先是发动群众,建党建政。在谭政等军委总政治部推动下,部队主要开展下述政治工作,使部队政治工作生动活泼:宣传群众。每到一地,部队便以我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名义,颁发布告,散发传单,书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举行各类人员座谈会等方式方法,向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我军打胜仗的消息,申明我党我军抗战到底、与民众共存亡的决心。在宣传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利用日寇奸淫、烧杀、抢掠和伪军、伪政权的暴行,来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对日伪的仇恨,激发群众的抗战热情,坚定群众的胜利信心。组织群众。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普遍建立各界群众的抗日救国会,抗敌协会,工会、农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群众团体,扩大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在“一切为着抗战胜利”的口号下,形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同仇敌汽,一致抗日的生动局面。武装群众。努力培植与发展自卫队、游击队等群众抗日武装,帮助他们进行军政训练,使其担负起侦察、警戒、放哨、坚壁清野等项任务,并配合我主力部队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摧毁一切敌伪政权,肃清汉好,消灭土匪,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并不断向敌寇占领区的纵深扩大我抗日根据地。建党建政。在军委总政治部的号召下,我军各级政治机关还承担了建党建政的任务。积极协助地方党健全各地党的领导;在没有建党的地方,则负责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同时,对有旧政府的地方,进行团结争取,逐步加以改造:在旧政府人员逃遁一空的地方,则迅速建立完全由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并加紧对地方党政干部的培养训练,开办各种训练班,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培养骨干。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部队则进行爱护根据地、尊重抗日政权的教育,规定抗日政府的一切政策法令,并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模范地遵守执行。贯彻经济政策。各部队各级政治工作团、服务团认真宣传与贯彻我党提出的减租减息、停征田赋、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等经济政策,并将没收的汉奸财产分发给群众,使群众从经济利益上亲身体会到我党我军的正确。同时,我军所到之处,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积极帮助群众恢复田园,发展生产,反对随意支差、轻易砍伐树木、杀害耕畜、践踏耕地等浪费民力物力现象的发生。通过这些实际的行动,使敌后广大群众紧密地团聚在我党我军的周围,决心在共产党领导下抗战到底。另一项任务是扩大军队,发展党员。

在谭政为副主任的军委总政治部的具体指示、部署下,各部队以政治工作人员为基干,组成各路工作团,分赴各地开展扩军工作。各路扩军人员同各地党、政、抗日民众团体密切配合,在群众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鼓动工作。运用各种宣传武器——戏剧、歌曲、壁报、群众大会、小型飞行会议,以及个别谈话、组织群众到日寇摧残过的地方参观等方法,向群众说明抗战的形势和求生之路,提高群众的民族意识和政治觉悟,使群众明确要想自身不遭受日寇蹂躏、迫害,只有拿起武装,为民族的生存而斗争,战斗到胜利。同时,还特别强调,部队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人民建立密切的关系,经常举行军民联欢会,请群众代表到部队吃饭、参观,以我军严明的纪律、团结和谐的内部关系,给群众以最切实的影响;推动政府和民众团体,慰问抗日军人家属和欢送新战士上前线的工作。从而在群众中造成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上前线打日本侵略者的光荣感。使命感,从而激发出蕴藏在民众之中的抗战热忱,到处出现了“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

第六章纠右倾反顽敌斗争更艰巨1938年9 月29日,延安桥儿沟。

萧瑟秋风,轻轻掠过。

路边,田园的庄稼。野草虽有点变黄,可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远望去还是绿草如茵,郁郁葱葱。

今天,桥儿沟显得格外漂亮,坐落在沟门右侧山脚下的大主教堂,肃穆、典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