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后抵达平津地区,完成了对平津、塘沽之敌的分割包围,大战一触即发,谭政洞察全局,认为有必要就平津作战做好政治鼓动工作,以此鼓舞指战员战斗情绪,提高部队土气。为此,他正在草拟关于平津作战政治鼓动的指示,他写道:全部歼灭华北敌人,夺取平津、塘沽的作战,是一个巨大规模的作战。凡到达集结位置的部队应即鼓动作战;尚未到达的在进关后,立即利用行军空隙鼓动作战,要不怕疲劳,勇敢地接受任务。各级政治机关须以全力到下面去鼓动作战。为了鼓励士气,克服逃亡,在动员问题上,应广为利用冀东群众对我军的热烈慰问与鼓动,以驻村为单位发动群众,组织慰问团,向部队问寒同暖,热炕、洗衣、缝补破衣,军民开联欢会,一方面表达群众对军队的热望,鼓动全体指战员,准备决心全歼华北敌人,攻下北平、天津、塘沽,为解放全华北而战;另一方面部队亦可派出代表讲话,表示决心,决不辜负群众的热望,等等。

办法,在沿途行军中,屡次见效,望各部注意采用。①12月12日,这份由谭政起草的《关于平津作战政治鼓动的指示》,以林彪、罗荣桓、谭政的名义及时下发到各纵(转师)及兵团政治部。就在这个时候, 12 月11日,中央军委做出了关于平律战役参战部队统归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指挥的决定,决定指出:东北我军正陆续入关,攻击平、津、张、唐诸敌之作战业已开始。这是一个巨大的战役,不但两区野战军应归林、罗、刘、谭统一指挥,冀中七纵及地方兵团,亦应统一指挥。望华北军区即令七纵及冀中军区与林、罗、刘、谭接通电话联系,向林、罗、刘、谭报告情况,接受任务。

这样,谭政关于平律战役政治工作的部署,无疑成了整个战役参加部队的政治工作指导原则。谭政的政治工作才能为更多的同志熟知。1949年。平津前线。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1 月10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正式组成了平津战役总前委,并且负责与傅作义派出的代表谈判,而部队攻打天津的作战指挥,主要由刘亚楼负责,谭政掌管部队的政治工作。元旦刚过,白雪铺地,寒风凛冽。谭政带领政治部的同志又下参战部队巡视了。他身披棉军衣,步履匆匆,径奔前沿战斗连队。谭政一向认为,大战前夕,政治思想工作丝毫不能忽视,士气关系到战役的成败。天津是华北第二大城市,又是华北商埠,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天津守敌有十一个师(旅),共十三万人之多,敌人还筑有坚固的城防。因而攻打天津比攻打锦州规模要大得多,为了这次攻克天津的战役,我军投入兵力超过敌人的两倍,并且有坦克部队和炮兵部队协同,可以说是一次多兵种联合作战行动。所以,他认为,这种战略态势,势必要求政治工作必须从各方面予以有力保证。部队进入攻坚战的各项准备时,谭政就指示各级政治工作部门要积极做好政治动员工作。他号召全体参战部队要“打响进关第一炮”,争创打仗好、团结好、政策纪律好的“三好”战斗连队。同时,他亲自深入参战部队,调查了解指战员们的思想情绪,针对现实问题,面对面指导,就地帮助解决。谭政还在参战部队中大力提倡军事民主,把政治工作做到各项战备工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攻城开始前夕,谭政又抓紧对部队进行城市政策教育,宣布了入城纪律,提出了争取“军政双胜”、“秋毫无犯”、“原封不动”等口号。

这些口号和措施,保证了攻打天津部队模范地执行城市政策和纪律。1949的1 月3 日,参战各部队扫清了天津外围据点。1 月14日,总攻开始了。经过二十九个小时的激战,15日下午3 时许,我人民解放军全歼天津守敌,活捉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天津宣告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5日,谭政随东北野战军部队,冒着硝烟,进入天津市区。攻克天津之后,谭政受命担任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与黄克诚主任等一起,负责接管这座拥有二百万人口的华北第一大工商城市。谭政立即着手检查部队在天津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情况,督促入城部队严守纪律,保卫胜利成果。l 月19日,一份由谭政撰写《关于攻津部队作战勇敢纪律良好及战后情况》的报告飞报中央。l 月21日,中央军委批转了这份报告,并且指出:两电(另一电为林、罗转发第九纵队执行政策纪律情况致各首长并报中央军委电——笔者按)转发给各中央局、各中央分局、各前委及各军区并转所属,据以鼓励士气,增强纪律。所有攻击天津各部队,凡战斗英勇、纪律良好者,应予通令嘉奖……①1 月31日。北平。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