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1/4页)

更关键的是,f…35a根本无法跟jf…30竞争。

为什么?

f…35a在设计的时候就定位于多用途战斗机,以对地打击为主,制空是次要任务,甚至是非关键任务。

名义上,f…35a主要取代f…16,实际上,跟f…16有着天壤之别。

要知道,在研制f…16的时候,美军是铁了心的要用其与f…15搭配,因此f…16在立项的时候极为重视制空作战能力,欠缺的只是搭载大型雷达的能力,在敏捷性能上,f…16甚至还在f…15之上。

虽然f…16最终发展成了多用途战斗机,但是是从制空战斗机而来,要做的不过就是增加大量对地打击所需要的设备,是在做加法,是在通过舍弃机动性能来获得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

显然,做加法要比做减法容易得多。

f…35a定性为多用途战斗机,要向制空方面发展,就得做减法,也就是去掉大量根本用不上的设备。

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说得严重一点,如果要通过改进来提高f…35a的制空能力,也就是机动性,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架战斗机。

别的不说,只是结构上的改动,其设计工作量就非常巨大。

可见,在设计定型之后,f…35a要想提供空战性能,唯一能够指望的,也就只有增强雷达等系统的性能了。

可惜,这也行不通。

做为一种中型战斗机,f…35a的机体尺寸并不大,因此对搭载雷达等设备的尺寸做了严格的限制。

增强导弹的性能呢?

确实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战斗机机动性能不足的问题。

对美军来说,这其实不是问题,毕竟美军还有强悍的f…22a,而且美国空军也没有想过让f…35a去执行制空任务。

可是,对其他国家来说,这就是个天大的问题了。

jf…30的出现,直接放大了这个问题。

对付三代机,f…35a还能凭借强大的隐身性能,以及先进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在空战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在jf…30这个同级别的四代机面前,f…35a还有什么优势?

失去了隐身优势之后,f…35a还拿什么跟机动性能更好,而且从一开始就是针对制空作战设计的jf…30斗?

甚至可以说,jf…30把制空作为主要战术性能指标,就是冲着f…35a去的。

说得更直接一点,jf…30就是冲着f…35a去的,其诞生的价值,就是要把f…35a从世界战斗机的宝座上赶下来。

这还了得!

没错,凭借十多个合作研制的国家,以及数十个盟友,f…35a至少能卖4000架,也许能卖5000架。

那么,然后呢?

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多原本打算采购f…35a的国家投入jf…30的阵营。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只要jf…30能够在2026年前后实现量产,最终的销量就肯定不会低于1500架。

虽然无法跟f…35a媲美,但是足以挑战f…35a的市场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联合研制下一代战斗机的时候,其他国家肯定会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强化制空性能。

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国家考虑跟华夏合作,而不是跟美国合作。

要知道,军火贸易本身就不是单纯的贸易,像先进战斗机这类顶级军火贸易,更是跟政治与外交息息相关。

跟美国的关系不够好,有资格参与f…35a的研制工作?

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打算跟华夏长期合作,甚至是跟华夏结盟,有资格参与华夏的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

可见,jf…30改变的不止是国际战斗机市场的格局,而是整个世界格局。

说得更严重一点,jf…30是在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

对美国来说,可供选择的应对手段却极为有限。

为什么?

难道说,针对jf…30就去开发一种全新的战斗机?

再退一步,难道为此对f…35a进行全面改进,提高f…35a的制空作战能力?

显然,这两者都不现实。

虽然美国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但是科研成本同样高得吓人,因此研制一种全新的四代中型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