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 (第1/4页)

在夜战中,价值极为巨大。

如果用于阵地防御作战,而且面对的是印军步兵,价值就更加巨大了。

其实,在拉合尔古城的战斗中,这些夜视仪就发挥出了极为巨大的价值,成为了巴军最突出的优势。

很多时候,巴军都是在夜间发起反击,夺回被印军在白天占领的街道。

对此,印军前线指挥官有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只要能够避免夜战,就得尽量避免。

为啥?

印军手里的武器,仍然是几十年前生产的步枪,其中又已akm居多,根本无法跟巴军相比。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印军在白天都打不过巴军。

关键就是,双方在单兵装备方面的差距不止是枪械与观瞄设备,而是各个方面,差距至少有数十年。

用那名西方战地记者的话来说。

巴军的单兵装备就算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也至少具有21世纪的水准,算得上是比较先进了。

印军呢?

仍然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是80年代。

第613章 援助

不可否认,为巴基斯坦打下胜利基础的是空军,还有装甲兵与山地部队。

只是,巴军将士在战场上表现得极为英勇,在很大的程度是与其手里的武器,还有身上的装备有直接关系。

从单兵准备来看,巴军绝对算得上是强大。

其实,巴军的单兵装备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比如,巴军是全球第一个统一了步枪口径,而且以7。62毫米nato枪弹为主的国家。

严格说来还不是,因为美军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采用这种口径的枪弹了,而且做为制式枪弹使用了20多年。

当然,这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df762步枪的全面装备,把巴军步兵的战斗力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让巴军步兵班的火力达到了全球顶级行列。

这里面,不止有枪的功劳,还有光学瞄准镜。

事实上,如果不是光学瞄准镜的全面普及,df762也很难成为步兵手里的武器。

为啥?

只是靠士兵的眼睛,不管枪弹的有效射程有多远,实际交战距离都很难超过400米,有的时候甚至不到300米。

在阵地防御作战中,一般也就200米。

很简单,人的眼睛也就看得了那么远。

不可否认,一些神枪手的视力非常好,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大部分的士兵,根本就没有那么好的视力。

光学瞄准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点。

其实,当时由d&f公司提供给巴基斯坦的光学瞄准镜都很简单,大部分的放大倍率都是4倍,其中一些还只有2倍,只有少数配发给精确射手的达到了8倍,但是对前线的步兵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即便只是放大2倍的光学瞄准镜,也能够让士兵把交战距离扩大到600米。

如果有放大4倍的光学瞄准镜,那么把交火距离延伸到800米都没有多大的问题。

显然,对df762来说,800米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射程。

也正是如此,在很多时候,巴军步兵都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压制印军步兵,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自身受到的威胁。

要知道,印军步兵使用的步枪,有效射程几乎都在400米以内。

如果交火距离达到600米,甚至800米,印军步兵几乎没办法进行还击。

其实,这也是在拉合尔战役期间,巴军很少在城区内跟印军战斗,而是把兵力集中在郊外的关键所在。

为啥?

城市里的环境太过复杂,交火距离往往都不到200米,很难把df762的射程优势发挥出来。

在郊外,那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拉合尔本来就在平原上,郊外就是印度河平原。

依托提前构筑好的防御工事,加上步枪在射程上的优势,巴军步兵能够打得印军步兵根本找不着北。

除了步枪,巴军步兵还有一件印军步兵没有的装备。

对步兵的士气,特别是斗志来说,这件装备比先进步枪还要重要。

什么装备?

防弹衣。

战争爆发前,沙特等阿盟国家就通过处理过剩物资的方式,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几万件防弹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