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 (第1/4页)

陈羽穿着好看到有些xìng感的裙子和高跟鞋,没有任何迟疑地走了进来,跟自己的教授道歉:“对不起,迟到了。”

冯教授很宽容:“坐吧。”

系主任回头看了看,吩咐还站着的喻昕婷:“去借把椅子来。”

杨景行跟主持人说:“介绍她,我去。”

这里就这么大空间,杨景行的话被好多人听见了,还引起一阵笑声。李迎珍大概是不想这时候发飙,也笑一笑。

喻昕婷挺尴尬地站着,陈羽则看杨景行,发现他真动身了,就在擦身而过的时候匆忙地说了声谢谢。

杨景行花了两三分钟提回一把折叠椅,排演厅里几乎还没发生任何变化,主持人还在台上,喻昕婷还站在靠门边的原地,陈羽撤到了喻昕婷旁边。

主持人用灿烂的笑容欢迎了凯旋的杨景行,看着陈羽从杨景行手里接过椅子说谢谢,然后听冯教授的安排坐去了另一边。

支持人再给所有人一个笑容:“继续,欢迎陈羽……请杨景行上台。”

杨景行去站好后,主持人找回了中断前的状态:“下面,欢迎本次交流会的演奏嘉宾和演奏助理喻昕婷同学。”

唉,喻昕婷得到的掌声都比杨景行的热烈。喻昕婷站在杨景行身边后双手压在膝盖上方的裙子上鞠躬,紧张没多少,却很不好意思到脸红了。

主持人尽量节约时间:“下面请欣赏杨景行的演奏,我就不一一介绍曲目了……请两位就坐。”

杨景行坐在琴凳上,喻昕婷在杨景行左后方的椅子上坐下,翻谱的角sè。因为被杨景行挡住了视线,好多学生都看不见比杨景行有看头得多的喻昕婷。

虽然是交流会,可是李迎珍对“交流”这方面看得并不很重,所以她给杨景行定的曲目都是最具有表现力的那种,表现杨景行的技巧和情感。

杨景行自己介绍一下:“贝多芬《悲怆》第三乐章。”

好多人的目光shè向了陈羽,大概是因为受了杨景行的恩惠,她的掌声也未免太正式太礼貌了。也难怪,大概只有她少听见杨景行这个人如何如何,所以还没有不待见他。话说回来,杨景行好歹还有三零六和喻昕婷这一群,陈羽在学校还不一定有朋友。

陈羽可能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出类拔萃,很沉稳地停止了掌声。

杨景行没看陈羽,不要酝酿地开始弹了,十指飞舞,很快成功地就把注意力都抢了回来。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交流】………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而且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现在的浦音排演中心三号艺术家排演室里,全是行家。

如今杨景行的演奏,已经完全不是他还在尚浦高中时那种机械式的音符拼凑,也不像和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时期那种jīng准的旋律和弦表达。

李迎珍知道,杨景行真正的变化是在《升c小调奏鸣曲》完成之后,而那之前杨景行只是在不断进步。

在经历了一次成熟成功的创作之后,杨景行没再继续表现出让人难以适应的进步,而是开始变化。虽然那种变化很细微,但是对于李迎珍或者喻昕婷的听觉来说,带来的感受却非常大。

而对这种变化,李迎珍也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和鼓励。李迎珍把杨景行的变化归结为他在作曲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所以对杨景行的创作都由支持到督促了。

杨景行的天才名声刚传播开那会,他的演奏是博取众家之长的。那时候,他弹莫扎特的时候会有一些保罗巴杜拉的神韵,弹贝多芬的时候有肯普夫和吉利尔斯的优点糅合,而弹肖邦,也会时不时让人听到鲁宾斯坦的风格技巧……

虽然杨景行的这些“模仿”比较明显,但是这不妨碍他背上“天才”的名声。只要能足够能力,模仿好了赫洛维兹,你肯定也是当之无愧的新一代钢琴王者。

悲怆,贝多芬早期的第十三号作品,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还远远不如作曲家后期作品那么深邃得让人无法理解。作品难度不是那么吓人,又有比较强的戏剧xìng和旋律美感,所以被很多人弹过,当行家们听到《悲怆》,那么他可以在脑海中拿出很多版本来对比,尤其是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

前几个小节,杨景行就让人大掉眼睛,主旋律似乎在跳跃,切分音并不是特别明显,节奏变化简直要离经叛道了……

如果是一般的听众,他们会认为听到了又一个不错的悲怆第三乐章,没什么大不同。可是内行看门道,好几十个行家,熟不熟悉杨景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