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4页)

的变化,你觉得这样是最好的吗?”

喻昕婷伸直脖子,严肃地说:“我弹了好多次,仔细比较过……李教授和杨景行也说这样可以,比较好。”

贺宏垂说:“杨景行,你弹,像上次你跟我弹那样。”

杨景行就去,实践出真知,大家讨论后觉得喻昕婷的演绎方法似乎更适合她的形象风格,细腻一点,没那么直接大气。在座的都不是不学无术之人,仅仅这一点点就够大家各抒己见地卖弄好久了。

不过最深刻的似乎还是龚晓玲,她简直有点入迷:“这是一种冥想,在冥想中预感美好和苦难,心弦不停波动……”

除了杨景行,大家还得点头表示赞赏。

研讨嘛,老师们就会比较不同的演奏,一会喻昕婷弹,一会杨景行弹。还好,没人说喻昕婷的不行,尽管有些段落她还比较吃力,不过老师们似乎都怕杨景行要他们试一试,都只是稍微提示喻昕婷并表示鼓励。

本来只该简单说一说整首作品的特点,大家互相唱唱高调,可因为贺宏垂的严谨和冯老头的穷追不舍,慢慢就演变成了逐字逐句地翻来复起看,到十一点的时候,第一乐章还没讲完。

谨记老师的叮嘱,杨景行认真回答每个问题,但是基本是说了等于没说,要么是各有各的特点,要么就是他考虑也不成熟,或者是老师们太褒奖他了。

第一乐章就浪费这么久,第二乐章就更难搞了,才一开始,胡教授就和龚晓玲意见不合了。胡教授认为那些密集的八分音符应该弹出一种脉动的效果,而龚晓玲觉得那样弹会使得旋律性降低。

李迎珍都难得看杨景行的嘴脸,直接决定既要有脉动感又要有旋律性,而喻昕婷还差很多火候把这一段表现得流畅自然。

贺宏垂也说:“这一段杨景行自己弹得不错。”

杨景行得弹一段,确实如李迎珍说的那样。

冯老头似乎也很喜欢这一段,说:“第一乐章,我觉得杨景行是个作曲系的学生,到这一段,就更能看出他的钢琴天赋,技巧而优美。”

一个教授附和:“尤其这种连奏断奏的呼应,很不好弹。”

一个老师也发表一下意见:“呼应之后可以看成是一个微笑的表情,然后有一点沉寂……”

怎么感觉越说越玄乎了,而且好多意见和喻昕婷当初在李迎珍的帮助下分析的不一样,这姑娘努力认真听着。

一个人啰嗦几句,第二乐章还没讲完,就已经十二点了。在主任的倡议下,大家商量同意吃过午饭后再来。

两个学生去食堂,走出老师们视线后,喻昕婷对杨景行嘿嘿:“不要我说什么了。”

杨景行说:“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喻昕婷说:“说明他们都很重视你……我也觉得这首特别特别好。”

杨景行笑:“谢谢。”

喻昕婷说:“其实好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很……不好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杨景行说:“反正我也不指望伟大。”

喻昕婷说:“伟大需要时间嘛……本来就特别好!”

杨景行责怪:“我们是不是朋友?”

喻昕婷嘻嘻:“那我不说了……只好好练。”

甩着手走了一段后,喻昕婷问:“李教授和龚教授都说第三乐章特别悲伤,是不是真的?”

杨景行烦:“你也问?”

喻昕婷急:“我不是问作品……”

杨景行说:“就当是无病呻吟。”

喻昕婷说:“那就好。其实我还希望你没写过这首……”

杨景行指喻昕婷的脸:“你终于说实话了。”

喻昕婷不笑也不怕,仰着圆眼睛说:“希望你以后不写了,写开心的。”

杨景行点头:“其实不高兴也有高兴的一面。”

喻昕婷问:“为什么?”

杨景行笑:“凡事都有两面性。”

喻昕婷点点头:“你想吃什么?”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博爱】………

还是吃小炒,杨景行请客,喻昕婷占座。大一作曲系的所谓年级长看见了杨景行,说五一有集体活动,自愿参加,杨景行说自己可能没时间,并说明原因:“有朋友要过来玩几天。”

年级长表示理解:“那没办法……应该先问你,不过平时不太不好组织。”

杨景行说:“希望下次有机会,你们玩得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