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西周的西部边境之外,有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比较大的有" 戎"、"狄"等,它们经常骚扰周的边境,甚至入其境内掠夺财物和人口。在周王室强大的时候,根本不把秦人放在眼里;当周王室衰落,在戎、狄进攻面前无力抵抗的时候,秦人才被重视起来。周宣王时,周王室为利用秦人抵御戎、狄,就封秦人的首领秦仲为"大夫"。秦仲受到周宣王的宠遇,非常卖命,率秦人向戎进攻,无奈力量单薄,屡遭失败,最后在一次伐戎战斗中,连秦仲自己也丧了命。秦仲死后,他的大儿子庄公率兄弟五人带兵继续同戎作战,取得一些小小的胜利,被封为"西垂大夫"。尽管秦人在戎、狄的进攻面前没有多少抵抗力,但对于周王室来说,秦人已经不再是从前那样无足轻重了,他们的首领在西周末年被升为级别较高的"大夫",这反映了秦人正在发展和壮大,即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宠爱妃子褒姒,整日沉醉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为博得褒姒一笑,他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古时候交通不便,为了及时报警,在山顶上修建了许多高大的烽火台,上面准备了许多狼粪、火把之类的燃料,并派兵在台上驻守。一旦有敌情,看守烽火台的士兵白天就燃起狼粪,一缕白烟便直冲云天,很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夜里则点起火把,远处见到火光冲天,也能知道这里发生了敌情。周幽王这一天陪伴褒姒来到烽火台上,点起狼烟火把,并把大鼓擂得震天响。按照约定,周王室一旦有敌情,各诸侯国必须派兵相救。诸侯们一看烽烟大起,以为有外敌入侵都城,急忙率领兵马赶到镐京。但到这里一看,只是周幽王陪伴着褒姒在台上悠然饮酒作乐,并没有什么紧急情况,才知道受了愚弄,一个个懊恼地带兵回国。褒姒在台上看到各国诸侯受骗的狼狈相,觉得十分开心,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周幽王一看这个办法终于逗得褒姒发了笑,心里也非常高兴,又依法炮制了几次,结果各国诸侯一次比一次来得少了。后来,当幽王再点起烽火时,就根本没人理睬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边陲牧马到统一天下(2)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进攻周的都城镐京。周幽王慌忙燃起烽火向各国诸侯报警。但是,各国诸侯平时被幽王欺弄惯了,这次以为又是在戏弄他们,因此没有一国诸侯派兵前来救驾。镐京轻易地被犬戎攻破,周幽王带着褒姒仓皇出逃,在骊山脚下被戎人杀死,褒姒也成为戎人的掳获品。繁华的镐京经过戎人的烧杀抢掠,变得残破不堪。周王朝聚敛的大批财宝、珠玉也被戎入席卷而去。这次事件在秦的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各国诸侯得知镐京失陷、幽王被杀的消息后,纷纷派兵救援。当各路大军赶到镐京后,看到的只是一座被焚殆尽、洗劫一空的死城。各国诸侯见幽王已死,便共同拥立太子宜臼为周王朝的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当时秦的首领是秦仲的孙子襄公,他带兵全力救周,立下很大的战功。周平王即位后,看到戎人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再加上镐京已成废墟,自己兵力有限,无法在关中地区统治下去,于是在公元前770年,由各国诸侯护送,把都城迁到了河南洛阳,历史上称这个王朝为“东周”。

周平王东迁的时候,秦襄公率兵护送,出了大力。由于对周王室有功,周平王就把秦襄公从“大夫”提拔为“诸侯”,并宣布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赏赐给秦。从此,秦正式成了一个诸侯国,可以同别的诸侯国平起平坐了。尽管秦人获得了在关中地区自由发展的机会,但是在建国之初,还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严峻考验。

周平王赐给秦的土地,实际上布满了戎、狄部落,秦国要存在下去,就必须与戎、狄作长期的斗争,不断壮大自己,拓展疆土。最初几年的斗争,均以秦国的失败而告终。秦国统治者眼看着封赐给自己的土地却得不到手,很不甘心,于是连年向戎、狄发动进攻。秦襄公有一次率兵终于攻到属于自己的封地……岐山,但未能立足,只好又退回."西垂"故地。直到秦文公即位后的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人才占据了岐山,真正取得了周天子赐给的封地,秦人从此开始定居于周人的故地关中平原。岐山是周族人的故地,是当时古代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方。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还有不少拥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劳动者。秦人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这里筑城,建立根据地,使原来落后的游牧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