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赵与莒这话一说,众孩童都是神色一凛。龙十二自知天资不高,无论是学业上还是手工上,都加倍努力,他们每日作息原本就排得满满的,嬉戏休息的时间还不到一个半时辰,便是这点时间,龙十二也挤出来用在功课之上,可谓是废寝忘食。

“我选龙十二,便是要告诉你们,苦心人,天不负,天若负,我不负!”赵与莒虽是年少声稚,但这番话听到孩童们耳中,却是钪锵有力:“天资不足,那便加倍努力以补之!”

这些孩童都是经过事的,再年幼的,过了这个年也有九岁,比起后世还在父母面前撒娇承欢的宝贝自是不同,赵与莒这番话,他们不但听得懂,而且还牢牢记住了。

“李邺!”

第三个人选名字一出,立刻哗然,虽是义学里纪律严明,但选这李邺,仍然让许多人禁不住出声,就是李邺自己,也瞪大眼睛张开嘴巴,满脸的惊讶。

“我点李邺出去,可有谁有意见?”赵与莒又问道。

立刻有一大半孩童伸出手来。

赵与莒没有点人出来问,而是示意他们放下手:“我知道你们都不服气,李邺学业垫底,既不象韩妤那般明晓事理,又不象龙十二那般努力刻苦,反倒给庄上惹了不少麻烦。”

他每说一句,便有孩童点头,说完之后,他有意停了下,然后又道:“不过,你们可注意了,这两个月来,李邺可曾惹过一次事情?”

众人皆摇头。

“这两个月来,李邺可曾欺负过你们?”

众人仍然摇头。

“这两个月来,无论是学业或是做工,李邺可曾偷奸耍滑?”

众人还是摇头。

“那便是了,我选李邺,便是因为他在改,我要你们知晓,人非圣贤,岂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孩童们静了下来,唯有低低的抽泣声还在响,众人向哭者望去,哭的人,正是李邺。

注1:古人重宗族,往往按族中长幼排序,称呼时也常以此序称。

注2:宋时已有比较成熟的工商业行会,行会领称为行老。《庆元条法•为政第八》中载:茶坊、酒肆、妓馆、食店、柜坊、马牙、解库、银铺、旅店,各立行老。

注3:宋周密《武林旧事》中所载。( )

十七、冬至(上)

(感谢《卡徒》作者方想大大推荐此文)

冬至节在宋时是极重要的一个节日,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载:京师最重此节。他说的虽是南渡之前的汴梁,但在现今的行在临安亦是如此,无论官民,对于这个节日极为重视,甚至有“冬至大似年”之说。

这一日绍兴府,虽是店家关门歇业,却有的是游商小贩沿街叫卖,加上耍把式的摇货郎的牵猴儿的,在城隍庙一带极是热闹。

霍重城拎着一串糖葫芦,大模大样地走在街上,背后还跟着两个庄丁闲汉。

“大郎,这街上的热闹咱们都看厌了,前方有处柜房(注1),何不进去试试今日手气?”一闲汉走得无聊了说道。

霍重城翻了那闲汉一眼,又看了看另一个闲汉:“你二人便是有三两个铜钱,也要留着奉养,柜房这等去处,旁人不知,你二人到我家久了,怎不知其中底细?若是钱多了烧手,便是施与乞儿也算是积了阴德,去那柜房做甚?”

两闲汉被他这十二三岁的少年斥责,却都笑嘻嘻的,没一个尴尬的。霍重城转过身走了两步,又咬着牙道:“俺今日出来时应承过俺爹,不去柜房关扑的。”

两闲汉只是跟在他身后,也不多说话,当他们走过那柜房时,一个闲汉将遮着门的布帘子挑了起来,顿时,柜房里特有的躁热和声浪冲了出来。霍重城身子一颤,两只耳朵动了动,鼻翼又抽了抽:“俺说不去柜房关扑,却不曾说不去柜房看热闹,罢罢,就依了你二人。”

他虽是如此说,脚下的步子却是极快,转身便钻进了柜房中,两随从的闲汉忍着笑,跟着也进了去。

过了半时辰,三人被人推了出来,霍重城则双目无神额头冒汗,就连鼻尖也腾腾地向上冒着白汽。

“俺说了不进去不进去,就是听你两个混话!”霍重城埋怨了一声:“今日回去,若是被老爹知晓了,少不得又要禁足半月!”

两闲汉也自是面色苍白垂头丧气:“小的只是想过过瘾,大郎却将口袋里的银钱全输了,还将小的身上的钱也都拿了去!”

霍重城呆了呆,然后哈哈大笑:“不错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