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 (第1/4页)

任何一个大帝国,都不会坐视自己的海外总督被人刺杀,孟希声的“都督”职衔,比起他们所知的任何一个总督都要高贵。

“带他们下去,他们的货物都罚没三成作为与刺客同行的惩处。”孟希声看了看杰肯斯凯:“这位杰肯斯凯是在为陛下收集书籍,他的惩处便免了。”

众大食商人松了口气,纷纷向孟希声行礼,他们此次是来与孟希声交涉地,所带地货物原本不算多,加上只没收三成,他们仍然有利可图。

他们离开之后,孟希声没有忙着追究侍卫们的责任,而是坐在座位之中,烦躁不安地拍打着座椅。

那个阿剌瓦丁。无论是出于什么目地,派遣出刺客来刺杀他,都必须除去。但是,为了除去一些隐藏在山地之中的刺客,调派大宋军队,莫说天子那边。就是孟希声自己也觉得这是个愚蠢的主意。

孟希声的遇刺,或许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情,但对于大食、波斯地回教各派来说,却绝对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若说此情孟希声只是对大食人的贸易竞争方式不满的话,那么从这一日起,他对整个回教极端教派,都心怀痛恨,他也算是明白,为何天子严令他驱逐南洋与细兰的大食势力了。

就在孟希声为如何应对阿剌瓦丁伤脑筋的时候。万里之外地大宋都城临安,居民们在菊花的芬芳之中迎来了九九重阳。

重阳敬老,这是中华自古以来的传统。故此,赵与莒在这一日赐朝中五十五岁以上大臣酒食绢帛,同样在这一日,他同意参知政事葛洪、薛极的致仕请求,允许这二人退休荣养。

此二人中,葛洪是主动提出致仕的,而薛极则是迫于无奈。这两年来他一直多病卧床,谏臣中已经有人抨击他恋栈不去,葛洪主动提出致仕之后。他不得不也提出来,本来他还是希望天子念在这些年来他颇为天子除去不少异己之下,能够挽留他一步,但让他失望的是,赵与莒很痛快地同意了他的请求。

自然,这二人去职之后少不得天子在虚衔之上的恩赏,比起此前致仕的宣缯,这二人算得上是退得风风光光了。

他们离职之后,留下两个参知政事地位置。除此之外,因为薛极揽权,在他任参知政事的期间,始终兼任吏部尚书,所以这个吏部尚书的重要位置也留了下来。这三个职位地变动,与因为华亭民变时朝中空出若干要职一般,吸引了百官的注意力,只不过此时赵与莒已经收复中原,将蒙胡也几乎赶出了长城以南。声望比当初更上层楼。百官虽说蠢蠢欲动,却知道想要得到这个位置并不容易。关键要看天子的意思。

九月初十,天子在朝会上提出,以户部尚书魏了翁、礼部尚书郑清之为参知政事。对于魏了翁的任命,群臣一致赞同,魏了翁在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许久,在他任户部尚书的这几年当中,大宋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即使是两次大战也未曾使国库空虚。郑清之的任命便有些争议,无论是资历还是政绩上,郑清之都不算非常突出,但众人也明白,薛极致仕之后,天子肯定要在参政中安排一个亲信,郑清之是潜邸旧人,他若不上,那么便是现在的临安知府余天锡上,余天锡在资历上比郑清之更是不如,倒是这几年在临安任上做得非常出色。

剩余的便是六部中三部尚书之职:户部、吏部、礼部,这都是极重要的职司,这三部尚书,意味着也有可能进入中枢成为参政,乃至丞相。所以百官目光灼灼,都等着天子地任命。

炎黄六年九月十二日,天子任命原刑部尚书邹应龙为吏部尚书,以曾在刑部任郎官、三年前转入户部任郎官的范钟为户部尚书。任命在光复中原时立下大功的赵葵为刑部尚书,赵葵的西北长安军区都督军事使职务,由孟珙接任,余为其副使。任命原礼部侍郎洪咨夔为礼部尚书,这个任命同样没有什么争议,这几年间洪咨夔数度出使,不辱使命,在礼部职司上也做得兢兢业业。

同时,一直空缺的大理寺正卿职务也有了人选,那便是袁韶。

这一连串的人事任命,使得大宋中枢的年纪下降了一大截,这些任命的官吏中,邹应龙时年五十九岁,范钟六十岁,赵葵四十五岁,洪咨夔五十五岁,而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的魏了翁五十三岁,郑清之五十五岁。唯有大理寺正卿袁韶年逾七十,不过大理寺这个职务原本就是主管司法审判,年长老成些反倒更好。比起此前两位参政都年过七十,可以说大宋中枢迅实现了年轻化。

同时各部职司也有一定地变化,其中最大的便是刑部,自从赵与莒将各州府的提点刑狱剥离出来直属中央大理寺之后,刑部职司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