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1/4页)

这几天,何止是连守信一个,就是张氏,还有连蔓儿几个孩子。也都累的不行。因此。虽然是把地给种完了,她家的伙食标准还是和种地的时候一样。

连守信狠狠地扒了一口饭,连同张氏给夹的肉,一起吃了下去。连蔓儿和张氏的话提醒了他,他是大老爷们。他累,张氏和几个孩子怕是比他更累。

“爹,咱园子里的草我看都长起来了,该拔草了。”连蔓儿又道。新开荒的地,土壤肥沃,菜都长的很好。但也正是因为新开荒,杂草特别多。“我哥和小七这两天就干活了,他俩的农忙假也没几天了,也该抽空看看书。”

“还有咱那新铺子后面的院子。好些东西也该趁早收拾了。”张氏就道。

连蔓儿和张氏说的都是实话,他们确实还有很多活计要做。

“下晌吧,要是地里能进去,我就先把菜园子的草拔了。”连守信想了想道。

庄户人家有一句俗语,叫做瓜菜半年粮。这些天雨水足,如果任由着杂草疯长。多一天,那菜蔬就得减少不少的收成。这等于一家子少了不少的口粮。

这两天她们吃了两次韭菜,一次是从邻居春柱家要的,一次是连蔓儿去集上买的。上房后院的园子里,韭菜很多。连老爷子是说让他想吃就去割,他当时应承了,却一次也没去割过,这个原因,他不想仔细去思考。不过,有一个道理,他是清楚的。家人的口粮不能靠别人。要去帮上房种地,也是因为他们的地差不多种完了的缘故。

“就我自己去就行,你们娘几个都歇一天。”连守信继续道,“等把草拔完了,咱看情况,还得去帮他爷他们一把。”

“爹,你算过没,我爷他们下地干活的有多少口人?”连蔓儿问。

现在连老爷子一家种地,留在家里做饭的常驻人口有两名,分别是周氏和连秀儿,还有一位赵秀娥,因为怀孕不下地。每天各房轮流帮着做饭不下地的有两口人。也就是说,他们每天都有十四口人下地干活,而其中至少有八口人,都是成年劳力。

而连蔓儿一家,全家都下地,六口人,只有连守信和张氏两个成年劳力。

两家的地差不多,若不是吴家兴父子带了人来帮忙,连蔓儿家还要比连老爷子他们更迟些,才能把地种完。

所以,这个实际情况就是,上房根本就不缺人手种地。两家相比较,即便又小牛和犁杖,比较弱势的还是连蔓儿这一家。

张氏、连枝儿、五郎和小七都点头,连蔓儿说的没错。

“咱家的事,可不老少那。”张氏若有所指地对连守信道。

“蔓儿说的不错,可现在,不是咱先干完了吗。”连守信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问问老爷子,用咱帮忙不。……照我的意思吧,咱这虽然是分家了,咋地咱也帮着干上一天半天的,让他爷和他奶心里痛快,这大家伙看着也显得咱这一大家子和气。”

“等干完了,从爹的工钱里扣除钱来,咱多买点肉,包顿肉丸馅的饺子,枝儿、蔓儿、五郎、小七,要买啥不,等赶集上就去买,都是从爹的工钱里扣。”

知道下地干活会很累,连守信忙又抛出物质奖励,哄几个孩子。

生活在人群中,就不得不顾忌周围人的看法。庄户人家又是特别讲究孝顺的,连守信也作出了让步,张氏和几个孩子最后也都点了头。

“让人看着和和气气,那咱到时候吃饭,还是自己回家做着吃的好。”连蔓儿笑道。

“蔓儿这顾虑的对。”张氏点头。

连守信的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他们去帮着种地,然后一大家子一起吃饭,这无疑是让人称赞、和美的一幕。然而,他们真的去吃饭,只怕张氏和孩子们会遭白眼。如果干完活,他们自己回家吃饭,这无疑会让连老爷子的脸上很不好看。

连守信有些纠结了。

吃完了晌午饭,连守信心里虽然纠结,还是任劳任怨地去菜园子拔草去了。五郎和小七去庙里鲁先生的住处念书,只留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母女三个在铺子里。

连蔓儿摆了桌子,摊开账本算今天的收支账目。张氏和连枝儿就拿出针线来,对面做着活计。

“娘,今天我和我姐在老宅那边,大嫂和秀娥嫂子去咱家,跟我俩唠嗑了。”连蔓儿很快算完账目,就抓了些大枣和花生来,让张氏和连枝儿一起吃。

“唠啥了都?”张氏就问。

“唠我姐的亲事。”连蔓儿就笑道。

张氏忙看了连枝儿一眼,连枝儿低着头做活计,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