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还有就是萝卜。

宁小雪、宋妮娜她们太爱吃萝卜了,李永天天都要买萝卜,然后种下去,实在有些麻烦。索性就在空间里挖了块地,撒了一点萝卜种子,如今已经长得密密麻麻。

李永就将过密的苗拔了些出来,一则可以让空间里的萝卜苗稀疏一点,更好成长,拔出来的苗,就正好种在外面的地里。

李永大概一看,外面的院子里就种了丝瓜、瓠子、黄瓜、豇豆、扁豆、葡萄,还有草莓、西红柿、韭菜、土豆、萝卜、辣椒等等。

几株西瓜,考虑到这玩意藤蔓覆盖面积比较大,李永灵机一动,就建议种到院子外面,种在池塘边上。

池塘边上,是打算种些草皮的,反正都是绿化,李永觉得不如种些西瓜、小瓜、香瓜之类的。

到时候,瓜果成熟了,满园飘香,想吃就摘一个,说不定还能创收。

宋妮娜听了大力支持,凡是能够创收的,她都很感兴趣。

她觉得池塘的周围可以都种上西瓜,不仅可以创收,还能成为沁春园的新亮点。

对于宋妮娜的这个想法,李永不怎么看好,毕竟,人家绿洲集团是卖房子,养鱼还好说,弄一片瓜地出来算什么?

种菜的间隙,他们又抽空将强子弄来的几桶鱼,给放到池塘里。

这几桶鱼,都是普通的鱼,其中有一桶是鱼苗,另外几桶都是个头中等的成鱼。

这些鱼,都是强子通过海天的关系,采购得到的,主要有三四种鱼,适合进行混养。

品种简单,照顾起来也方便。

沁春园的鱼塘,也就是所谓的“鹤湖”,并不打算对外开放,运营费用,由物业管理费支付,作为高档的全新小区,沁春园的物业费比较高,二期的又尤其高。

定位不同,鹤湖养鱼更偏重于品质,而不是数量。

因而,在强子弄来的水桶中,不仅有鲫鱼、鳙鱼、草鱼这几种常见的,还有一些鲤鱼,而且是锦鲤,以及鲶鱼、黄颡鱼、赤眼鳟等等,还有一些罗氏沼虾和本地青虾。

鲶鱼、黄颡鱼的个头都比较小,这些个鱼都是肉食性的,放得太大了,别的鱼就不活了。相应的,鲫鱼、鳙鱼等的个头都比较大,这些鱼不仅能够垂钓,也可以调节水质,维持鱼塘的生态平衡。

还有一只桶里,放了些螺蛳、蚬子、小河蚌等贝类,强子解释道:“鹤湖清理得很彻底,水体的生态圈都需要重新打造。”

李永忍不住在心里夸赞强子:这小子,这派头真有点专业人士的样子了,“生态圈”这样的术语也能信手拈来。

表面上,强子本来就是技术人员,李永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这个,你比我们专业,咱这就去放鱼,你说怎么做,咱就怎么做!”

强子羞赧地挠了挠头:“也没什么,找几个不同的点,将鱼虾放进去就行,放的时候轻一点,不要惊吓到它们就行。”

强子虽然这么说,但他还是很慎重,这毕竟是他第一操作这么大一片鱼塘的放养。

如果说小区鱼塘因为李永加了很多空间水,开始的粗放式放养还算顺利,那么“鹤湖”的要求就要高上很多。

强子已经选了几个地点:“鱼虾第一次入水的位置很重要,它们都会记得,很容易找回来,这几个地方都是适合喂食,或者垂钓的点。”

李永他们提着水桶,来到强子说的地方。

宁小雪把手伸进水桶,里面的鱼就聚拢过来,亲吻着她的小手。

宁小雪轻轻笑了笑:“大家都要自由了呢!”

李永将水桶放进水里,盛着水的桶半沉半浮,桶身略微倾斜,外面的水流进来,内外的水很快连成相齐的平面。

桶里的鱼儿围拢着宁小雪的小手,不肯离开。

“你要把手拿出来才行,”李永握住宁小雪柔软的皓腕,拉着划过水面,水桶里的鱼群果然紧跟在后面,争先恐后地游出水桶。

“好咯!”李永握着宁小雪的小手,在水面上划了一道一道的圈子,水里跟着一群鱼。

宋妮娜掏出相机,在旁边“咔嚓咔嚓”拍了几张照片。

“李子,咱们以后不吃鱼了好不好?”

小姑娘娇柔的声音让李永心快碎了,他抬头一看,女孩娇俏的脸上带着微笑,挂着泪水,就好像一枝带雨的梨花。

“怎么了?”李永玩得正高兴,没想到女孩却哭了。

不过,他很快就想到答案,女孩子看到这些眷恋她的鱼儿,善心大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