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是牵挂,年轻人在那边奋斗两年,对你们的人生绝对有帮助。”

“林哥说得对,我们这次先去考察考察,”欧阳林笑着说道。

这一节车厢,真正要到拉萨下车的人并不多,很多到兰州、西宁的,去西藏的,有几个是和李永、欧阳林他们一样,是去旅游的,还有就是林东临这种,在西藏那边工作生活。

为了建设西藏,申城每年都要组织一批援藏的干部、技术人才和年轻人,就像林东临、孙海宁他们一样。

就像林东临刚才说的那样,他们也有妻子儿女,要坚守在那边,确实不容易。

李永伸手在背包里掏了掏,实际上是从水空间里弄了两只早就摘好的黄瓜,拿出来递了一根给林东临:“林哥,来根黄瓜,绿色无污染的。”

李永顺手也给欧阳林和他的女朋友,还有中铺另外那个年轻人一人一根。

“日喀则倒也没有污染,那里的黄瓜也跟这个差不多,碧绿水嫩,味道还好,就是运不出来!”林东临说着咬了口黄瓜,忍不住赞叹道:“嗯,这个黄瓜味道好,比我们日喀则长出来的黄瓜还有味道。”

李永笑了笑,西藏那地方再没有污染,环境再好,那也比不上水空间啊!

“林哥,你也在日喀则工作?我们这次去,除了旅游,也要去下日喀则,不知道你认不认识水产大学的孙海宁教授,我们就是要去找他,”李永对林东临打心眼里佩服,说话也很客气。

“哦,你们是孙海宁的学生?”林东临嚼着黄瓜,抬头看了李永和宁小雪一眼:“老孙说要在那边搞个项目,你们说的是不是这个事情?”

李永一听,林东临竟然认识孙海宁,看样子还知道不少情况,火车上无聊,也正好随便聊聊。

李永就点了点头,将陶然鱼还有孙海宁的项目挑能说的,大概说了说。

“陶然鱼我知道,上次吃过一次,味道真的没话说,”欧阳林“咯崩咯崩”已经将手上那根黄瓜吃得干干净净。

“原来就是你们研究出来的啊,这个黄瓜也很好吃,是不是也叫陶然黄瓜?”

第六部 无限天地宽

第一百零一章 万里行(中)

'更新时间' 2009…12…05 21:54:18 '字数' 2148

“你爱这么叫,那就这么叫好了,”李永笑了笑说道,欧阳林有点自来熟的性格,但是并不让人讨厌,有他在旁边,就不用担心气氛不够活跃。

欧阳林的女友看上去也差不多,这会儿已经跟宁小雪有说有笑。

林东临仔细嚼着黄瓜,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这个黄瓜确实不错,包括你说的那个陶然鱼,不过在西藏养出来也没有用,主要是运不出来,空运价格太高,从拉萨到上海,坐火车要四十八个小时,还是顺利的情况下,关键是从日喀则到拉萨还没有火车,走起来更不方便。”

“以前有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对西藏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

“我觉得,西藏就应该保持原生态的环境,那里可是人类最后的净土,”欧阳林从包里掏出一袋瓜子,招呼大家边吃边聊,这一路要两天两夜,有的就是时间。

作为旅游者,欧阳林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并不感兴趣,反而觉得经济发展,会破坏当地的环境,还是落后、原始一点好。

到西藏旅游,玩的就是原始的、未经开发的高原环境和民俗文化,相比较国内其他一些地方的景点,总是人山人海的,逢到高峰时候,简直就是在看人,都看不到风景。

如果西藏交通便利,去那边游玩的人一定很多,西藏最吸引人的原生态环境恐怕也会荡然无存。

欧阳林和林东临所站的角度不同,观点和看法也就不一样,林东临指了指欧阳林:“你这是没有考虑当地人民的生活,都原生态,你让他们还过原始粗陋的生活?换成是你,你能愿意?或者说,你愿意让自己的儿女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

李永在旁边听他俩说笑,这会儿还没到休息的时候,大家就在车厢里活动,坐在李永他们下铺的床上,或者走道的折叠座椅上。

李永顺着林东临的话想了想,他这个人对生活没啥追求,但是真让他呆西藏那地方,也不知道能不能够忍受,更别说宁小雪了。

即便眼下觉得很好,等到有小孩,肯定不能让小孩也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

所以说,这还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欧阳林也知道这个道理,他嘿嘿笑着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