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十一月四日下午五点,蒋总司令率领近百随员从高安总部行进到赣江西岸,总部警卫团和安毅团两个新兵营随即扎下营寨,设哨警戒如临大敌。总司令却从容淡定,有如闲庭散步,叫上第一次随同出征的手下爱将安毅一起,在众侍卫和总部诸将领的簇拥下,来到第一座浮桥头,看到浮桥完好如初非常惊讶。

“安毅,看桥上的印迹我军将士定是从桥上过江的,那么在此前的十多天里,这条沟通南北天堑的咽喉为何没有被敌人破坏?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条桥对我北伐各部的巨大意义吗?”总司令指向坚固的浮桥和声问道。

安毅恭敬回答:“敌人自然明白这条浮桥的重要'性',实际上东段曾被敌人冒死炸毁过桥面,如今江心沙洲以东那段桥面是一日凌晨我团两个工兵连冒着敌人的炮火重新搭建的,并按校长意愿进行整体加固,足以通过满载卡车。”

此前曾详细了解安毅部所有防御作战经过的侍卫长王世和补充道:“小毅很聪明,知道我军渡江离不开这条花费心血精心搭建的浮桥,我军撤回高安的当日,模范营的四个工兵连即在尹继南的率领下,以浮桥为中心点沿江挖出四百余米的宽大战壕和两段深入密林的二百余米交通壕,并用一根根原木在这桥头左右江岸各处,修筑了六个深埋地下四米的坚固'射'击暗堡,而且伪装得相当巧妙。

小毅下属的两个迫击炮排、警卫连的两个排共一百六十余名官兵,始终扼守在这些战壕与'射'击掩体之内,用六门迫击炮、十八挺轻机枪和近百支步枪对东岸来犯之敌进行精准'射'击。江面加上堤岸距离不到一百二十米,敌军来少了转眼就被我们枪法精准的'射'手点'射'干净,来多了就被六门迫击炮齐'射'覆盖,就这样一直僵持了半个月敌人也未能如愿炸毁浮桥,反而丢下两百余具尸体再也不敢靠近。

直到三天前,敌人倾尽全力,用密集的炮火对西岸阵地和浮桥进行覆盖打击,并派出两个连兵力在机枪掩护下企图攻击西岸阵地,最终付出死伤一百二十余人的惨重代价才炸毁了东岸那段桥面,此后就再也不敢前来,小毅麾下官兵被炸死两人受伤十七人,但始终坚守这个阵地从未后退一步,为我军的反攻赢得了时间。”

众将帅齐声叫好,纷纷赞扬模范营打得聪明,打得顽强,打出了北伐军的气势。

听到手下嫡系部队如此神勇的表现兴致大增的蒋总司令随即命令安毅和王世和前面带路,领着数十名总部将校走下大雪过后颇为泥泞满是弹壳的战壕,巡查一个个深埋地下四米多深的坚固掩体,并逐一从'射'击孔望向对面的东岸。

一行老大视察完阵地之后高呼精妙无比,大有收获,对模范营的修造构思和高质量的施工能力赞不绝口。

二军军长鲁涤平频频点头,眼里满是羡慕和赞叹之'色',走出满地弹壳的暗堡,登上战壕随即和气地询问安毅:“安上校,此类巧夺天工的暗堡设计与施工,是否在黄埔军校的教程当中?”

安毅巧妙地回答:“回将军,当时的教程中还没有,估计现在也没有。这些设想是俄国工兵教官互林大校一次野外拉练的休息中偶然谈到的,属下与我团教导员尹继南、将军麾下的四师工兵营营长张天彝、以及目前在阎锡山将军麾下任工兵连长的一位山西籍学友一起,当场对互林大校的暗堡构筑理论进行微型模拟修筑,互林大校非常有耐心地一一进行指点和纠正。当时其他学友都很累了,没几个愿意和我们四人一起干,所以最后只有我们四个真正地掌握了这种木石结构暗堡的修筑要领。回校之后,我们四个再次展开热烈的讨论,结合战壕与交通壕的修筑得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方法,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张天彝?哦……我想起来了,此人是张石候(张辉瓒)麾下爱将,很不错的一个年轻营长,听说四师后撤不久,便在工兵营的推动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半月不到即士气高涨官兵用命,全师战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看来黄埔四期的工兵科果然是人才济济,高手辈出啊!”

鲁涤平哈哈一笑,随即记住了自己麾下张天彝这个难得的人才,决定找个时间考察一下,如果真是虎将就提拔重用。

听到安毅的汇报,蒋校长眼里满是骄傲,想了想低声命令:“安毅,等打下南昌后,你和尹继南尽快把此种暗堡修筑的意义作用、技术要领、施工标准以及相辅之战壕等要素,编成详尽之书面报告面呈与我,我黄埔既要成为军校中的佼佼者,就必须时刻对各科教程及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完善,使各专业形成适合我国情军情之完整体系,充分提高学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