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刚才大家都看到了,离开的两千余名官兵一个个不舍地频频回头,谁能想象得到这两千余离去的官兵只是在这里待过四天时间?由此可知,安毅他们确实有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军方略,从他们的队伍成立以来,就以官兵之间平等相待、亲如兄弟而闻名军中,从他们麾下调出的队伍,无一不是团结互助、极富战斗力的优秀队伍,就连他们的工兵连也拥有优秀的军事能力,绝不逊于久经训练的步兵连。可惜啊!这批两千余官兵走得早了,要是能让安毅他们训练三个月,所拥有的战斗力、纪律'性'都会成倍上升,说成是脱胎换骨一点都不夸张。”

徐庭瑶强忍心中的不快,大声附和:“正是这样!不知大家刚才注意了没有,安毅他们的老兵全都穿着旧衣服,而把好衣服好被子都送给了离开的两千余弟兄。大家现在就可以看看校场西南方正在训练的那个营,大多数官兵衣衫单薄却一丝不苟,毫无疑问他们把自己的冬装让给离开的弟兄们,因为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给新归附的两千余官兵发放任何军需物品,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只在安毅他们的官兵身上才能看到,这就是蒋总司令一直强调的‘模范营’精神!所以他们的队伍在各种战斗中拥有惊人的表现一点儿也不奇怪,仅此一项,就能看到他们的过人之处,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放眼目前各军,没几个人能够做到,何况他们是全体都做到了。”

听了刘峙和徐庭瑶的话,一群将校遗憾地连声感叹,一个个走下高台来到排列整齐的安毅等人面前,和颜悦'色'地鼓励鞭策一番。

刘峙和徐庭瑶满怀歉意地与安毅等人亲切交谈,叮嘱安毅尽快进城领取新式冬装,最后不舍地告别。其实,两人都不好意思留下来多走走多看看,在其他各团都把获得的俘虏大加整编自我扩充的情况下,唯独把安毅手下的官兵分出去,这种不公平、不光彩的做法,让这两位军旅多年的将军也不由脸红了,而且一次又一次这么做,受损的始终是安毅这个资历浅薄却战功卓著的冤大头。

所以,才有了这次由军部直接给安毅所部下文的怪事,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刘峙和徐庭瑶都满怀愧疚,无法直接面对安毅,所以只能请求蒋校长出面来稳住安毅的情绪,不让这个优秀的人才因一次次的歧视和打压心生二意,甚至一怒之下甩手不干,另谋他就。

如今北伐军各部谁不知道胆识过人、谋略奇高的安毅?哪一个枭雄不想拥有这样一位年纪轻轻却屡创佳绩的天才将领?如果真的激怒了安毅而另投别处,不单是二师的重大损失,也是一军的重大损失。

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刘峙和徐庭瑶甚至蒋鼎文都很无奈,面对手下虎视眈眈、心比天高的众将校他们头痛不已,各主力团那些从东征开始就劳苦功高鞍马相随的将校已经羽'毛'渐丰,他们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招数,唯一没有安毅身上的醇厚大度,可最需要安抚的却是各主力团,他们已经是目前二师的中流砥柱,尽管安毅所部踏踏实实步步壮大,但刘峙等人均认为,安毅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无法超越或达到各主力团的地位,先不说某些人心里不愿意看到安毅超越自己,只说安毅如今的资历和实力,都有待进一步的磨练和发展,方能成才大用。

下午,安毅召集十余名营级主官秘密商议独立团的编制调整事宜,众弟兄突闻喜讯,无不精神大振,这才知道安毅为何如此平静、如此坚忍的依仗所在。

三小时之后,一套详细精密的编制方案终于出台,在保证“模范营”这面旗帜的基础上,重新设立一营、二营、三营,每个营拥有两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和一个工兵连。尹继南兼任营长的“模范营”基本保持不变,但官兵人数调整为五百五十人;夏俭的四营调整为一营,穆追忆担任营副兼教导员;叶成接任二营营长,杨飞担任营副兼教导员;三营长仍为陈志标,陈侃担任营副兼教导员。由于兵员、火力、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大幅度调整,以上三个营官兵满编人数定为五百人。

变化最大的是团部直属各部,营级待遇的教导队队长仍由曲慕辰中校担任,安毅兼任教导员,教导队暂时不设队副一职,正常保有一个一百三十人的士官连,各科教官均由各营连军事技术骨干兼任。其中,已经秘密选拔完毕的三十六人“特种分队”以“教导队士官连三排”的名义存在,直接归属团长安毅、团副胡家林、团参谋杨斌、教导员尹继南、教导队长曲慕辰这个“五人小组”管辖,各级主官必须严守机密,禁止干涉“教导队士官连三排”的任何事物。

顾长风的警卫连官兵人数定为三百五十人,警卫连的名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