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部分 (第1/4页)

正在修建的叙府至昭通铁路的英国承包商一起撤,这样的话,也许大家都省很多麻烦事。”

姓郭的翻译已经全身冷汗,斯特林听完翻译的转述,气得浑身发抖,举起'毛'茸茸的拳头在空中无助地挥舞了两下,闷哼一声,拂袖而去。

第九三九章 付出与收获

第九三九章付出与收获

安毅集团强硬的态度,加上中国'政府'的无能与敷衍,终于彻底触怒了英国'政府'和军队。

拥有一头波浪形头发,蓄着鞋刷式大胡子的英国首相拉姆赛。麦克唐纳终于发飙了,通过广播电台,向公众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对大英帝国缅甸殖民地发生的“马雷镇惨案”,表示出极大愤慨,果断宣布降低与中华民国'政府'之间的外交关系,即日起,对“纵容和包庇凶手”的云南思茅垦殖专区'政府'、云南省'政府'、川南'政府'、中国最大的金融与工商业集团江南集团,实施严苛的贸易禁运政策,断绝于上述地方'政府'的政治、经贸等领域的关系,并责成中国'政府',对此事展开严格调查;命令大英帝国印度总督和缅甸省督全权负责,迅速组建一个由印缅殖民地英国驻军参加的特别调查委员会,赶赴上缅甸(英国'政府'对缅甸的行政区划分)地区取证调查。

南京中央'政府'和外交部的官员们脑袋顿时成倍胀大,对赣鄂皖川湘红军进行的大规模围剿、黄河中下游地区日益扩大的水灾、热河察哈尔等地冯玉祥军队的倒戈一击、两广分裂势力的不断责难……所有的一切,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英国人又来个郑重声明、严厉处罚,英国驻华使节天天都到外交部递交抗议书和备忘录,弄得东奔西走腿都细了一圈的汪精卫和一干'政府'要员焦头烂额,穷于应付。

尤为可恼的是,汪精卫连续派出两批人到川南叙府,以赈灾之名向全国首屈一指的大财主安毅化缘,没想到却连安毅的影子都没有碰到。川南的报纸和电台每天都在报道安毅对湘西、黔西、云南等兄弟省地进行考察访问的新闻,可是这些新闻都比安毅的步子迟那么一两天,就连川南绥靖公署的官员们也弄不清楚,安毅下一个参观访问的地方在哪里,故此南京'政府'派来的人接连碰壁也不奇怪了。

实际上,此时安毅已经启程前往滇南,来到一年多来天天牵挂、却是第一次踏足的思茅垦殖专区。

上午九点十分,三架运输机先后降落在仍然简陋的思茅机场跑道上,最新组建的航空一团思茅中队的十二架飞机接踵而来。

下飞机后的第一件事,安毅带着一干将校,前往城东洗马坡烈士陵园,他要祭拜一年多来在滇南拓荒战役中牺牲的一百八十七名好兄弟。在这块山势延绵、莽林覆盖的土地上,永远长眠于此的好弟兄们,相继因意外事故、施工爆破、山体塌方、坠身激流、蛇蝎毒瘴等原因,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崭新的陵园正面,向着北方,一块六米高、三米见方的巨石,经过本地数十工匠长达半个多月的精心雕琢和建造,如今已巍然耸立在宽阔的花岗岩基座上,本地鸿儒朱子瞻老先生书写的“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端庄肃穆。纪念碑基座正面,铭刻着滇南警备部队和工程兵部队进入滇南的原因和经过,两边分别是警备部队的猛虎标志和工程兵部队的拓荒牛标志。纪念碑后方三十米,沿山而建、层层排列的一百八十七块花岗岩墓碑上,铭刻着每一个牺牲弟兄的姓名、生卒日期、军衔和简历,这些来自大江南北七个省份的牺牲战士,永远都守护着祖国西南边疆这块自己辛勤开拓出来的热土,每一块高耸的墓碑都对着北方,似在遥望自己的家乡。

警备师副师长焦广绪身穿国民革命军陆军制式的棕黄'色'礼服,高举雪亮的马刀,站在纪念碑第二层平台上,对分列两旁的七十二名身穿礼服、头戴白盔的宪兵,四周整齐排列的两千五百名独立团将士,高声发令:

“持枪敬礼”

身穿将校礼服的安毅、顾长风、展到、李煜甫、代正良、马远江等四十余人排成两列,在思茅专区'政府'官员和上万民众的注视下,迈着整齐缓慢的步子,一步步登上纪念碑的二十四级石阶,身后的三十六人卫队两两一组,抬着提前准备好的花圈,肃穆跟随。每走一步,似乎都无比沉重。

花圈摆放完毕,香案上的蜡烛随之点燃,安毅和麾下将校接过侍卫们递来的香火,在寂寞无声中齐齐单腿跪地,叩首拜祭,站在高台左侧的牺牲弟兄的家属们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一个个泪流满面,失声哭泣。

高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