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部分 (第1/4页)

“所谓的扩军百万,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而且还两倍三倍地增加了军需后勤供应的负担,对军事作战毫无帮助。从未经过军事训练的青壮拉上前线去,你让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怎么打仗?不是瞎胡闹吗?我们红军创立以来,什么时候这么不计后果地蛮干过?糊涂啊!”

贺子珍担忧地拍了拍激动的丈夫,然后站起来快步走到门边,小心翼翼地四处看了一下,回过头小声说道:“小声点儿,叫得再大声也没谁听你的,还落得个指责中央、消极革命的骂名……”

李霄龙长叹一声:“我现在也糊涂了,对比一下坚持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川湘鄂边区黄汉部,我发现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咱们各路红军的指导思想就有问题,如今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反观黄汉部,由于坚持了我们红军以前的军事指导思想,不但打得国民党军队顾此失彼,还有效支援了贺军长他们成功突出重围,一年多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革命阵营中不可忽视的强大军事力量。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中央在查出当年对黄汉同志的审讯中出现严重错误的情况下,仍然不肯为黄汉同志恢复名誉和党籍,而是千方百计地掩埋错误,这么做不是我们党的作风啊!'主席',说真的,我现在感到非常失望,打仗没什么,死人也不怕,这么多年都是一仗一仗打过来的,身边的战友也几乎换了一茬……可是,从来没打过这么窝囊、毫无希望的仗,错误路线害人不浅啊!”

'主席'深深吸了口气,缓缓站起来,把手盖在李霄龙微微颤抖的手背上:“小李,你的心思我明白,不过,绝对不要悲观失望,更不能对我们的党失去信心,我坚信,经过沉痛的教训之后,我们的党,我们的同志终归有一天会走到正确道路上来的,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光明,总有一天我们会赢得胜利!”

李霄龙站起来,重重点了点头:“明白!'主席',我失态了。时间不早了,我还得赶回沙洲坝,明早有个重要会议召开,现在我前线去不了,在后方怎么也要多做些工作。”

“很好!小李啊,把收音机和这些'药'品带回去吧,我留下两瓶'药'就够了,同志们更需要这些东西。再一个,你看看,如果有机会,你把黄汉同志的资料整理一份,我想好好看看他们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

“可是这些东西是……”

“拿回去吧,现在形势危急,你们这些做决策的,更需要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是革命巨大的损失!”

“'主席'……”

第一〇三二章 谁是我们的敌人

第一三二章谁是我们的敌人

安毅在庐山的数日里,通过发表公告和广播讲话安抚民众,倡议全国各界对灾区进行募捐,自掏腰包,紧急从南洋购进十万吨稻米和两千吨鱼干等物资,并在受灾各省军政长官会议上提出一项重大建议:

各省驻军立即开仓赈济灾民,各省各级'政府'立即着手组织灾民,修建水利灌溉工程,通过“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将无法从事生产的大量灾民组织起来,根据各省道路建设计划,提前开始道路修建。

安毅的意见获得了蒋介石、林森、吴稚晖、蔡元培等党国元老的大力支持,汪精卫观望再三,中途休会时亲自找到安毅,得知安毅负责为中央紧急贷款五千万用于该计划之后,欣喜若狂,立即对安毅极力赞扬,在随后进行的会议中却点名批评了态度消极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全场气氛为之一震。

安毅的老长官、鲁豫皖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的态度更为积极,原本担心动用军队储备粮会让军队也卷入灾荒之中,经蒋介石两句话点化犹如醍醐灌顶,主动站起来表示坚决支持中央的决定,支持安次长的远见卓识。安毅的倡议,非常顺利地获得通过并形成决议,由中央司法院、监察院组织相关督查小组,深入灾区,对这一重要决议的执行和赈灾事宜实行全程监督。

蒋介石对刘峙说的两句话是:你见过安毅什么时候做过没把握的事?不要担心你仓库里的那点儿粮食,南洋的轮船过来能用几天?

巨大的赈灾压力解除,蒋介石送走了包括五院院长在内的百余军政大员,晚饭后兴致勃勃地通知安毅前来与自己散步。

正在向各相关部门发布赈灾电令的安毅,把手里的工作交给刘卿等人负责,很快赶到美庐,看到蒋介石和宋美龄漫步在别墅前的草坪上,来不及与侍从室的师兄们打招呼,快步过去向宋美龄问好。

“安毅,你和云儿给刚出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