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部分 (第1/4页)

安毅看到蒋介石的脸'色'就猜到什么了,上前敬个礼,笔直站着等候训示。

“你的情报是正确的,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措辞激烈的文章,表示驻扎外蒙的苏联军队和盟军对***军队的大肆扩张发出严正警告,苏俄远东军区也对日满军队不时越境挑衅表示愤慨,而且特意指出经过长时间的再三磋商,***军队都没有丝毫收敛的迹象。从这份回复的情报看,关东军两个旅团之所以迟迟没有南下,确实如你所分析的那样,苏俄远东军队也借着此次华北危机大兵压境,企图因此要挟***人,获得他们这几年逐渐失去的远东利益。”蒋介石满意地说道。

安毅笑了:“正是这样,当初苏联人把中东铁路卖给***的时候就憋了一肚子气,***人通过伪满军队和'政府'出面,百般要挟,以***的名义获得欧美列强的大力支持,最终'逼'迫苏俄将价值六个亿的中东铁路以及附属设施、工厂,以一点六个亿贱卖给伪满国,这件事对苏俄'政府'和军队的打击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加上苏俄处于欧洲资本主义势力的包围之中,在国力尚未恢复之前,只能忍气吞声。

“不想***人得寸进尺,如今又在蒙古排挤俄国势力,企图取苏俄以代之,'性'格暴躁非常记仇的苏俄怎么会受得了?如今看到中日数十万军队在华北对峙,他们绝不会放弃这个良机,必然在东北边境调集重兵'逼'迫***人,原本兵力就捉襟见肘的关东军无论如何也抽调不出兵力南下,靠着天津那点儿驻屯军,***人除了妥协外,别无他法。”

蒋介石点点头:“你说得很对,没想到你对国际时局了解得这么透彻……对了,提供如此重要情报的那个俄国情报员叫什么名字?”

安毅低声回答:“校长,他没有名字,只有一个代号,叫做‘教授’,原是白俄的一个知识分子,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他全家便被当做反动分子***,他随同逃难的十几万白俄流落到东北,后来辗转到了上海,学生当年接纳了他们几万人,如今已经发展到近二十万,其中有数千人如今都在学生的军事研究部门工作,这个代号‘教授’的特工,就是学生单线控制的情报负责人,他如今仍然在海参崴,学生多次指示他撤回来,因为苏俄'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肃反和清洗,我非常担心他的安全,但是他说自己心里有数,学生只能让他继续留在那边了。”

蒋介石大为感叹:“好,难得啊!你的付出终于有回报了,很好、很好!你准备何时飞华北?”

“不急,学生还想留在校长身边多学习几天。”安毅恭敬回答。

蒋介石望向安毅:“花言巧语!学习?你是担心我改变主意吧?滚吧,要尽快赶去保定坐镇指挥,前线没个主心骨不行,那里的大部分部队都是你的旧部,他们只听你的,而且,各军各部将领都没有你的经验和调控能力,看不清大局,你早一天去我早一天放心。”

“是!可惜,堪侯兄到浙江省当官去了,否则,学生有堪侯兄陪伴,此行就更稳妥了。”安毅这个时候提起在汪精卫一系的胁迫下无奈离开参谋本部、走马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的葛敬恩,让蒋介石的神情也为之一黯。

安毅看到蒋介石不说话,双腿一并,低声告辞:“校长,学生这就赶回叙府,视察后勤兵站的支援工作,最迟后天赶到保定。”

“好!去吧……”

第一〇九七章 一声叹息

第一九七章一声叹息

“装备用时方恨少!”

这是安毅与身边将领连续视察三个军用仓库和兵站之后发出的感慨。

好在当初将三个特种旅补充给胡家林第十七军的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的安将军兵站监兼军需处长周萍源少将有远见,将大批弹'药'和物资运送到安家军物资中转枢纽宜昌兵站,并及时请示增建系列仓库,使得此次北上作战的兵力运输和物资调拨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吴立恒回到安家军大本营后,迅即就任宜昌基地联勤司令部司令,级别与各军军长、江防司令部司令、空军司令平级,平时负责江防部队、陆军各部队和驻地空军的武器弹'药'和物资供应、制定联合训练计划、负责情报汇总和宪兵纠察等事宜,战时组织三军指挥员联合指挥,协调各部行动,兵力和物资补充等等。

安毅为了不让最早就跟着自己的老兄弟吴立恒闲下来,向他提议适当扩建宜昌基地,将原先仅能容纳四个旅的营区扩大一倍以上,最低限度能长期驻扎两个主力师八个旅。

吴立恒领命之后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