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部分 (第1/4页)

雨一直不停地下,安毅等十余名将领也和阵地上的所有官兵一样,没有穿上雨衣,身上也没有任何遮挡,一步步行进在流水潺潺的战壕里,不时停下脚步,与某一段阵地上的营连长说说话,询问该部所面对的敌情、作战计划、后勤补给、官兵士气、甚至有何要求等问题。每到一处,匍匐在战壕上的官兵们都激动得全身发抖,士气如虹,因为,他们最尊敬的统帅,在他们心目中就像天一样高的安司令,正顶风冒雨和他们在一起。

两天走下来,黄杰和关麟征等黄埔将校反响强烈,触动很大,以致于回到保定之后,第二师和第二十五师旅长以上指挥官分别举行会议,通过两天的收获检讨自己的得失,分析本部与安家军各部的差距在哪里、又给如何迎头赶上。

胡家林非常细致,把安毅的指挥部设在清苑机场正北四点五公里一座叫新安铺的赵家祠堂,祠堂位于保沧公路边沿,正值夏季,古树成片绿意盎然,不但风景秀丽而且非常的安静隐蔽。

日军一直没有任何的动作,从北平、天津和上海发回的情报显示,***军政两届群起叫嚣,大肆施展外交手段,北平的何应钦在蒋介石的再三安抚下,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接待会晤一波又一波强烈***的***侨界领袖、驻平津各使领馆官员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等人;***新任驻华大使有吉明两次向南京中央'政府'提交***书,严厉斥责中国'政府'和军队必须负担“河北事件”完全责任,要求严惩安家军空军的暴行,组成联合调查小组揪出战争罪犯,交回日军飞行员尸体,并赔偿巨额损失;关东军支持的蒙古***势力,开始频繁袭击绥远地区晋绥军傅作义部的巡逻队;唐山的***驻屯军和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士兵不时发生冲突,拳脚相向,但是都没动用刀枪;日关东军司令部发表声明,表示为不使“河北事件”扩大化,关东军与华北日军当联成一体,严密监视华方态度,并与***'政府'外务省协力,叫嚣要严惩主动挑起战争的第十七军军长胡家林和中***队参谋次长安毅,从根本上纠正南京国民'政府'之排日主义;***外务次官重光葵紧急飞抵上海,召开改善中日外交会议,盼中国在解决日方期望之事件,以示亲善诚意,并希望中国'政府'应悬崖勒马,停止一切军事挑衅,立即承认***在东亚之优越地位。

一切迹象显示,中日'政府'之间的谈判已经在悄然无声中开始,每天都收到蒋介石密电的安毅,虽然头顶着个蒋介石口授的总指挥头衔,却没有办法染指华北的军政大权,丧权辱国受尽国人责难的何应钦,仍然是整个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仍然统管华北五省军政,继续发号施令。只是,与胡家林彻底闹翻的何应钦,再也无法干涉安毅统帅的所有军队,包括第十七军,源源不断开来的张存壮四十四军、顾长风二十四军,还有豫北的庞炳辉第四十军、豫鄂皖绥靖主任刘峙的两个北上主力师。

七月二十三日,肩负蒋介石重托的浙江省省长黄绍、内政部长陈公博,飞抵青岛,恳请正在***医院“治病疗养”的汪精卫回京复职。

正在视察保定大营新兵训练的安毅,接到黄绍悄悄发来的电报,眉头紧皱,不过反复权衡之后,他并没有把这当成回事,被看成是中山先生继承人的汪精卫,尽管毫无政绩可言,但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界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各级'政府'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因此安毅认为:蒋介石之所以派人把汪精卫请回去,是维护团结而表现出的一种高姿态,是对党政权力的一次整合,不会因此而有损于已经成功把握主动权的华北局势。

此刻的华北,已呈现同仇敌忾之势,五万名踊跃从军的新兵,络绎不绝开进第十七军各师大营,在***部和各师教导团官兵的严格督导下,在烈日下展开严格的军事基础训练。安毅的到来,让新兵们激动万分,无数青年男女哪怕不能和安毅握个手说句话,远远地看着,也感到无比荣幸和振奋。

回到第十七军司令部,***部主任黄应武忧心忡忡地对安毅说:

“司令,我们各师的训练营中,都发现有青年党党员在暗中蛊'惑',悄悄成立所谓的青年党支部,更有甚者,竟然去鼓动我们的基层官兵,宣扬'共产'主义,还说咱们安家军所奉行的救国救***张和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终生的信仰,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一部分,让不少弟兄们'迷'糊了,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也带来了巨大隐患。我们的政训干部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处理才是,报到属下这儿来,属下也为难了,虽说全民抗战不分党派,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