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部分 (第1/4页)

叙府绥靖公署秘书长蒋云山主持了庆典仪式,他站在四支落地式麦克风前,每介绍一个中央政要,全场就发出山崩地裂的强劲欢呼,满眼的旗帜、喧天的锣鼓,把一个个中央政要感动得神'色'激动,频频挥手。

'主席'台下方,数百名中外记者手中的照相机“劈啪”作响,连连冒出蓬蓬白烟,争先恐后地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庆典。

如'潮'水一般热烈的欢呼声中,'主席'台上的安毅却在身旁的宋子文耳边,低声笑道:“小弟的拍马屁功夫如何?放眼全中国,有谁的拍马功夫如此雄伟壮观?”

宋子文不但不生气,反而摇摇头,无比感叹地说道:“这不是马屁,而是实实在在的功绩啊!要是你多有几个这样的庆典,我宋某人天天给你拍马屁,又有何妨?”

安毅听了,禁不住咧嘴一笑,这一刹那发自内心的自豪笑容,被法国记者达维特成功捕捉到,不久就传遍中外各国,成了全世界发行的美国《时代周刊》二月份的封面人物。

要知道《时代周刊》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全球发行量突破一百万份,去年十二月封面人物是***天皇的扑克牌形象,本年一月杂志封面人物,是被***拥护即将连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国家'主席'林森、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行政院院长蒋介石、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对川滇铁路的开通,分别致辞,无一例外地对川南军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对以安毅为首的川南军政两界'政府',给予了高度赞扬。

作为主人的安毅,却没有发表任何谈话,恭敬地邀请林森'主席'、蒋介石委员长、冯玉祥将军、于右任院长、孔祥熙副院长、宋子文主任一同走向横跨铁路上方的大型彩门,在崭新的火车头前方,纷纷拿起了悬挂红绸的剪刀。

在雄浑的军乐声、鞭炮声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众人相视一眼,脸上展现发自内心的微笑,然后一起动手,将红绸剪成了数段。

随着红绸段落地,车头披挂巨型红花红绸的火车头,发出长长的汽笛轰鸣声。

一行人回到月台上,目送着载满乘客的火车缓缓启动,逐渐加速,开往西南方向的铁路尽头,所有人在这一刻均热泪盈眶,困扰四川千年的交通问题,就此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从此以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将通过川滇铁路连接起来,然后再与滇越铁路接轨,加上滇缅、滇寮、滇越公路,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欧美等国的物资,将通过川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抵叙府,为将来的抗战平添了许多底气。

第二天上午,匆忙返回南京主持军政事务的蒋介石,手捧一张张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一一阅读。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隆重报道了川滇铁路全线贯通的***庆典,社会各界和欧美各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但将其作用和意义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而且视之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意志力的体现,视之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此时的叙府,仍然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出席庆典的中央'政府'大员近半留在叙府,继续参观考察。

全国著名的书法大家、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老先生在蒋云山、马君武的陪同下,莅临风景优美的西南文学艺术联合会,与张大千、刘海粟等数十名家欢聚一堂。

于老先生与联合会理事、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名声鹊起的年轻作家安毅的妻子冯洁云畅谈之后,当场挥毫,写下了“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委托冯洁云代他送给心怀党国、功勋卓著的安毅。

在于右任这位书画名家的带动下,各位大师灵感涌动,纷纷挥毫泼墨,仅仅只是一上午,数十件闪烁着智慧光芒,凝聚深厚情感的诗词歌赋、丹青卷轴横空出世,很快便传遍了全国,风靡一时。

安毅丝毫也不知道,就算自己日后再次穷困潦倒,但只要那几十件大师作品还在,日后依然可以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此时的安毅,正与麾下主要将领,陪同宋美龄、宋子文和周至柔,一起参观叙府飞机总装厂。

宋美龄一行进入山腹内宽阔的总装车间,三个工作区内二十余架各式战机整齐排列着,数百名技术工人正在进行产品的最后检测。

数十名中外专家分布于各区域,紧张分析检测数据,复查飞机各部位的制造精度和质量标准。

众人看到安毅、杨斌等将领和客人到来,只是点点头'露'出个微笑,便继续工作。

精通各种战机的周至柔在线条硬朗的a26攻击机周围转了一圈,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