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部分 (第1/4页)

苷交鸬牟�啊�

由此而引发的战争恐慌,迅速扩大到全国,***军队和使领馆官员,对于中国'政府'突然展开的大规模工业战略转移,目瞪口呆,恼火不已,竟然怒斥为“中国对***的极度恶意行为”,“是对善意和平的***'政府'和军队肆无忌惮的诋毁和污蔑”。对此,南京外交部非常厚脸皮地解释为“经济战略布局的需要,纯属中国'政府'的重大经济调控,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发展民生,并非是针对任何一个国家”。

于是骂归骂,说归说,大规模的工业战略转移,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这一战略任务总指挥的安毅,以“中央资源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名义,征集了长江流域所有的民用轮船投入其中,江南集团长江航运公司的八十余艘大小客、货轮,则负责整个战略转移的核心部分,中央海军长江舰队负责湖口至长江口的安全护卫任务,湖口以上,则由安家军的长江上游江防部队负责,蒋介石给予的奖励是江防总司令路程光中将加上将衔。

这十天来,安毅走遍了上海到镇江之间的每一个码头,理清了所有关系,再次回到南京坐镇指挥,力争不让一分资源、一件机器落到***人手里。

尽管白崇禧和陈诚再三请求把安毅调往庐山,一同审核总体战略计划,但是蒋介石始终没有答应,不但蒋介石没有答应,出巡一圈江南各省再次返回庐山的国家'主席'林森、军委副委员长冯玉祥等元老也不答应,在他们心目中,如此大规模的战略搬迁,多达上千艘大小货轮的征集、指挥、行动等等繁杂庞大的事务,除了安毅领导的安家军司令部参谋集体,除了安家军的高执行力之外,任何人、任何集体都没有这种经验和高效率。

一句话:除了安家军,没有任何部门拥有如此丰富的经验,也无法有序高效地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肃立在船舷边沿的安毅,心情沉重,百感交集,望着眼前惊慌失措的民众,他感到非常的内疚,一种无力感久久盘旋心中,挥之不去。他非常清楚,当自己在指挥这场被欧美媒体称之为“本世纪全世界最大一次搬家”的工业战略转移之时,北方的天空已经战云密布,暗无天日。

“司令,胡适先生代表平津高校联合会,致电指挥部,感谢我军将士不远千里,顺利护卫各高校师生和故宫博物馆物资安抵后方,同时再次恳请司令,尽可能优先运送平津各高校师生和教学设备前往长沙。事关重大,属下没有即刻回复,一切还得请司令定夺。”副总指挥路程光低声报告。

安毅皱了皱眉,轻声问道:“胡适先生一行还在庐山?”

“是啊,目前全国教育界代表三十余人都还在庐山请示委座,估计一时半会儿还难以赶至南京或武汉,与自己的师生汇合。”路程光身边的参谋长穆追忆回答。

安毅眼睛一瞪,非常恼火地道:“难道他们一直不考虑我的再三建议?数十万师生分批前往云南昆明和咱们下辖的昭通两地,不是更好吗?至少以后不用'露'宿荒野,如果这时仍然坚持前往长沙安顿,到时候又要再搬迁一次,岂不更麻烦,更劳民伤财?”

路程光万分无奈地摇摇头,蓄起漂亮小胡子的穆追忆也不敢接话,宪兵司令谷正伦见状,笑着开解:

“老弟岂不知道文人们的顽固执拗?他们怎么可能有老弟如此深远的目光和危机感?哪里明白如今***的新式战机,已经可以轰炸一千公里内的目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师生置于日军的直接威胁,未尝不是对我们军队形成一种动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在前线拼命流血,保护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算了吧,那些文人不见棺材不掉泪,哪怕我们再三解释,也于事无补,你重任在肩,日理万机,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就由得他们去吧,到长沙更好,只需通过水运运到南昌或者武汉,把他们放下来让他们自己走一段即可,还能节省运力,投入到其他重要物资运送中去。”

安毅有些黯然地摇了摇头:“既然如此,只能由得他们了……程光,替我给胡适先生一行复电,就说我安毅答应他们的请求了。”

“是!”

路程光精神一振,快步走向指挥舱。

这时安毅叫住了他:“追忆,你发完电报后,马上乘上巡逻艇去一趟浦口,见一见平津高校联合会的师生干部们,告诉他们第一批一万五千人可在今天下午四点钟登船,命令浦口兵站尽可能多地为师生们准备好干粮和常用'药'品,医疗队要配备到每一艘船上。其他未尽事宜,你自己斟酌处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