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部分 (第1/4页)

救的矿工和收编的土匪武装都十分服气,就连这次前来联络的红军代表也惊讶不已。

布柳赫尔倒是舍得下本钱,派到鸡宁的联络员竟然是他的心腹爱将远东军区步兵第三十二师师长别尔扎林上校。

昨天天'色'刚亮,别尔扎林接到集团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后,便匆匆赶到海参崴,觐见军区司令员布柳赫尔元帅和柳申科夫大将。布柳赫尔向他详细交代了出使鸡宁的具体事宜,离开司令部后,别尔扎林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到市'政府'宾馆接上张戒,驱车返回兴凯湖边的三十二师驻地。

苏联军队的机械化建设富有成效,第三十二师就装备有近百辆坦克和装甲战车,回到师部,别尔扎林带上十辆ba…6八轮战车,又在车队中加了一辆修理车和油罐车,然后带上自己的参谋班子和一个警卫连官兵,浩浩'荡''荡'地向苏中边界驶去。

过了边境线,在前往鸡宁的一路上,别尔扎克明显感觉到鸡宁的这支队伍与他见过的其他中**队的不同之处。沿途的镇子,不时可以看到身穿杂'色'军装,帮助老乡挑水建房、修桥铺路的战士的身影。张戒解释说,这些军装都是得自日军军列和库存,为了让老百姓把自己与日军区别开来,所有的军装全都染成了绿、黄、茶、黑等杂'色',军帽也全部染'色',虽然难看一些,但掩藏在绿草丛中时却很难被发现。

别尔扎林惊讶不已,又听张戒讲了许多关于安家军训练和生活的事情,不由得对遥远中国缔造这一切的传奇将军安毅有了许多好奇。

快要进入鸡宁城时,别尔扎林看到公路边有一个戒备森严的军营,连忙叫停车。

张戒有些惊讶:“上校同志,前面就是鸡宁县城了,我们还是尽快赶回指挥部吧。这段时间,日本人虽然没有出兵征讨的意思,其军队也主要集结于牡丹江一线,和我们的警戒阻击部队对峙,但在鸡宁和周边地区,却出现大量日伪特务,安全方面很成问题。”

别尔扎林摆摆手:“放心吧,张,我的战士们都身经百战,区区流寇岂能伤我分毫?我只是想亲眼看看贵军的真实情况,这也是临行前布柳赫尔元帅亲自交代的。”

这下张戒不好拒绝了,不过他相信自己的弟兄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因此下车后,径直来到营门岗哨前满怀警惕的两名哨兵面前,在黑洞洞枪口的威'逼'下,从上衣口袋里拿出证件:“我是北上支队副支队长,奉命带朋友参观军营,请予以放心。如果不相信我的身份,可以打电话到指挥部核实。”

其中一名哨兵瞥了张戒一眼,微微点头,示意警戒哨和营门里由沙袋堆砌的工事里的机枪手提高警惕,这才放下手里的钢枪,接过证件,大步来到一侧岗亭里的电话机前,摇通了指挥部的电话。

情况很快反馈过来,哨兵脸'色'放缓,再次来到岗哨前,立正敬礼,另一位哨兵也肃立敬礼。但趴在营门里沙包中的机枪手,依旧警惕地注视着营门外装甲车队的一举一动,没有丝毫松懈。

别尔扎林下车后,拍着张戒的肩膀大声赞叹:“张,你的战士们非常认真负责。他们的表现,让我想起了我们苏维埃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但现在的苏维埃,已经很难看到这么负责的同志了,没想到在你的战士们身上,又得到了重现。”

张戒自然不知道别尔扎林说的是《列宁与卫兵》的事情,谦虚地说道:“其实他们也是完全按照《步兵训练基础》来实行的,由于我们深入敌后,不能不高度警惕。好在在我们安家军,官兵一致,所以遇到这些事情按照规定办理即可,没什么大不了的。”

别尔扎林摇了摇头,转身让警卫连长带领部队守好装甲汽车,自己则带着参谋班子和几个警卫员,在张戒的引领下,参观了这座极其简陋的军营。

营地并不大,新修的二十几排简陋木屋估计可以容纳一个团的战士,训练场地的条件也很简单,除了一块可容纳两千人'操'练的大'操'场外,还有就是竖着标靶的'射'击场和一个布满坑道的训练场地。张戒笑着介绍,安家军以工兵起家,所以除了一般的军事技能训练外,最注重的就是战壕和坑道的挖掘,估计日后在与关东军的抗争中,这些将成为将士们主要的生存手段。

别尔扎林看得很仔细,他发现'操'场上受训的一千五百余名官兵极为刻苦,虽然许多人看起来队列和持枪动作非常生疏,'射'击的成绩也不理想,但那种一往无前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那种咬牙坚持决不放弃的顽强作风,让人印象极为很深。

别尔扎林也是经历过国内战争的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