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部分 (第1/4页)

一直沉默不语的柳申科夫目光严峻:“我先申明一下,我并不是反对布尔什维克,反对斯大林同志,反对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我只是不想自己和家人做无谓的牺牲。好吧,我先抛砖引玉,谈谈我的看法在我看来,我们远东地区比着苏维埃其他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所以早在七年前,也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的第二年,苏维埃中央便制定了加大向远东地区移民的方案,其中许多政策解除了我们今天的顾虑。比如最先实行的从远东红军中退伍的指战员必须定居远东的政策,这就让我们远东军区拥有了许多熟练的老兵,后来这一条发展到每一位从远东军区退役的老兵的家属,都必须迁移到远东来;再后来,苏维埃中央看到这样移民见效太慢,又制定强制措施,每一位在远东服役的将士,其家属也必须迁移到远东,当时给出的理由是解除军人的思乡之情,让骨肉、亲人团聚;再发展到后来,则演变为每一位前来远东地区的入伍新兵还有支援边疆建设的青年突击队员,也必须把家属带到远东来了。

“三年前,《真理报》刊登了我们军区一位叫***达格洛娃的团长夫人的公开信,她在信中呼吁,‘姑娘们,到远东去!那里比苏维埃其他任何地方都更需要你们做出奉献!’,以此为开端,中央在全苏维埃范围内开展了女青年向我们远东移民的爱国运动,苏维埃为响应运动的青年女孩和其家庭发放每户一万卢布。这个运动持续进行到现在,已经有近五十万十六岁到二十五岁的女青年来到远东,从事各种职业,大大改善了我们远东地区的'性'别比例。这一系列为了给远东补充人口而制定的政策,充分保证了在特殊情况下远东地区的团结与稳定,也就是说,我们的将士没有其他地方的后顾之忧。

“其次,经过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远东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远东地区经济自给自足的能力。目前,伊尔库茨克以东地区,有一千一百多万人口,占整个苏维埃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同时,我们还拥有了包括阿穆尔共青城、列索扎沃茨克、马加丹、苏昌、阿尔加奥姆等新兴城市,拥有包括采矿、冶金、造船、机械、金属加工、建材、电力、木材加工等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机床、拖拉机、汽车、无轨电车车厢、铁路设备及农业机器的生产有了一定规模。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自己建造枪炮、飞机、坦克,虽然产量肯定比不上欧洲和乌拉尔地区,但是对于我们远东来说,已经足够了!

“第三,远东有着***的传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远东建立了‘远东共和国’这个***政权,在***和苏维埃之间充当一个缓冲国家的角'色',列宁同志还公开承认了这个政权。当时的远东共和国统治区域有外贝加尔、阿穆尔、沿海、勘察加各州,萨哈林和中东铁路也归其所有,布柳赫尔元帅就是共和国陆军部长和人民军总司令,直到二二年年末才并入苏维埃。另外,不管是远东军区的红军战士和军官,又或者是青年突击队员及爱达格洛娃们,一旦到了远东,就像是被祖国遗弃一样,特别是这些年来近乎苛刻的移民政策,只要一家人中有一个到远东来,就意味着全家被放逐,搞得很多家庭不得安宁,对苏维埃的牢'骚'和意见也有许多。如果我们在背后推波助澜,想必愤怒的民众会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麻烦。

“第四,目前在整个苏维埃进行的大清洗,吓坏了所有人。大家想想看,昨天还是一起工作的同事,今天就被人带走枪毙,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的亲属和朋友遭遇劫难,谁心里不是惶惶不安,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的对象?如今,连我们这些苏维埃的保护者都处于悬崖边缘,谁还能指望有人出面刹住这股愈演愈烈的肃反风'潮'?恐惧会让人做出许多疯狂的举动,只要我们因势利导,远东一千一百万民众都会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第五,我们远东军区不同于苏维埃其他军区,军事指挥和思想***教育看似是两套不同的班子在施行,实际上由于在平日工作中的交流与融合,我们的军事长官和***委员之间并没有出现分歧和隔阂。并且,在我们的远东军里,一直没有引入人民内务委员制度,所以我们的各级指挥员对于部队,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当然,现在由于莫斯科方面对我们整个军区领导层的不满,脆弱的平衡很快会打破,若是我们不奋起抗争,那么下一个清洗的对象必将是我们!”

说到这里,柳申科夫再次重申:“我说了那么多,并不是要反对我们的信仰,反对斯大林同志,我只是想通过一些表明我们远东军区态度的方式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