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部分 (第1/4页)

抑髁Ρ�旁斐赏�玻�

“战役第二阶段,我们集中中部集群八个集团军、五个骑兵军和三个装甲师,共计五十八万人,向西姆肯特和阿雷斯发起攻击,将中**队主力集团军群消灭在卡拉套山和塔拉斯山以南地区,然后我军不做任何休整,火速南下,力争在列宁纳巴德地区消灭另一个中国主力作战集群;

“战役第三阶段,我们将分出一部分兵力,向西收复里海铁路沿线城市,恢复与苏维埃的联系,主力则坚决向北,沿中亚铁路一直攻向乌拉尔山南线城市契卡洛夫,搅得远东军后方不得安宁,迫使其调遣部队回援;

“随后战役就进入第四阶段,我军撤离契卡洛夫,由阿克摩林斯克、卡拉干达南下,与崔可夫兵团一起,一南一北,将中**队中路军团消灭在巴尔喀什湖与楚伊犁山地区;战役第五阶段,我军全线出击,将溃逃的中**队最后一部分,消灭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山地及丘陵地区,最后把战火燃向蒙古。”

库利克显得非常兴奋:“以九十万对五十万,我军兵力几乎是对方的两倍,而且中亚是我们的国土,我们处于内线作战,可以从民众那里得到补充,而中**队是侵略者,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我们的胜利将不可阻挡!”

崔可夫欲言又止,但想想斯特恩的遭遇,心中不由一寒,终于忍住没有发言。于是,苏军中亚战区的战略就此决定下来,兵力和物资调配围绕作战计划全面展开,大战一触即发。

第一五八七章 第一波接战

第一五八七章第一波接战

崔可夫在库利克的催促下,于二十五日晨七时,对萧无兵团把守的绍克帕尔山口发起了猛烈进攻。

崔可夫把自己能够凑到的火炮全都集中起来,九百余门各种各样大小口径的火炮组成的炮兵阵地,还有随后大炮齐鸣的场面,极为壮观。

一发发炮弹拖曳着尖锐的呼啸声,飞向了预定的目标,宽达四公里的绍克帕尔山口阵地,宛若一个正在喷发的巨大的火山口,很快整个阵地便成为了一片废墟,大量的战壕被填平,工事被摧毁,掩体垮塌。

整个绍克帕尔山口,纵深达到二十公里,宽约四公里的谷地两侧,全部是陡峭的山峦,铁路和公路从谷地中央穿过,公路沿途分布着四个村庄,当然,此刻村子里的居民早已不知所踪,这些村庄都成了安家军的临时驻地。

此时,阿拉木图兵团司令崔可夫站在距离山口六公里处的奥塔尔前沿指挥部,同麾下五个集团军将校及兵团部参谋人员一起观看了这场对他们来说规模空前的炮击。

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炮击中,苏军一共向安家军阵地发'射'了大约三万余发炮弹,几乎山口每一寸土地上,都遭受了炮弹的洗礼,在清晨的晨曦中,从望远镜里看到山口阵地千疮百孔的凄惨模样,几乎所有的苏军将领都确信,经过这场饱和炮击之后,横亘在他们前面最大的障碍,也许就是炮击后如同月球表面坑坑洼洼不良于行的地形。

猛烈的炮击渐渐变得稀疏,苏军炮兵改成了徐进弹幕的攻击方式,以压制安家军随时可能发起的反击。

而苏军的地面部队,开始在基层指挥员和政工干部带领下,向山口阵地发起了冲击。

苏联红军第九集团军第三十二坦克团、第十集团军第二十八师和第十一集团军第三十二师,将近三万人的部队,在飘扬的红旗引领下,冲出了自己的防线,'潮'水般地向着安家军把守的阵地冲去。

短短半个小时,安家军设置的由铁丝网和雷区再加上两侧堑壕组成的第一层防御地带便被苏军突破了。安家军一线官兵在炮火打击下幸存的为数不多的机枪火力,对进攻者进行了微弱的阻击,但是这只能略微延缓苏军的行动而已,更多的苏军从豁口处突了进去,源源不断地向前开进。

从进攻发起至今,安家军几乎没有还击,除了零星的交火之外,苏军并没有遭遇大量的对手,这让在后方观战的苏军将领感到十分满意,因为在他们看来,对面阵地上的中国人,已经被自己突然而又坚决的大炮给消灭干净了。

上午十点,苏军突入了安家军阵地纵深达两公里,但是,苏军的前进速度并不是很快,因为许多红军将士是饿着肚子在作战,哪怕是在战场上,也打不起精神,此外就是由下而上发起仰攻,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同时破坏得很彻底的铁路、公路和刚刚一轮炮击下来制造的无数弹坑,阻碍了打头阵的坦克部队前进的道路。

坦克部队在突击了两小时后,便停下了前进的步伐,第三十二坦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