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部分 (第1/4页)

令官后,陆军和海军之间、军队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改善。日军占领兰印群岛后,接收了荷兰人的矿山、有'色'金属冶炼及钢铁企业,再加上大量引进美国资本投资,至今已经有三家煤厂、两家钢铁厂、两家锡厂、一家制铝厂建成投产,其物资供给得到极大改善,用于建造坦克、大炮、飞机的钢铁和合金材料起码有百分之五十的增幅。

“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从英法美等国购买现成和宣布报废的运输船舶,吨位从两万吨到一两百吨都要,稍加修整后即投入使用,短短半年时间,便建立起总吨位高达三百万吨的十二家船运公司。这些公司都有军方的背景,并请倭皇和'政府'大员入股,随时可以为军队提供运输服务。两千万兰印移民看似很多,但对拥有上千万吨运输能力的日本而言,却不值一提。”

(ps:根据资料,二战前美国的商船总吨位为8290万吨,英国为7480万吨,日本为687万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总共生产了86338辆坦克,160000辆装甲车,240万辆军用载重汽车,297000架飞机,64500艘登陆艇,数千艘军舰和52000万吨商船。)

刘卿证实了徐一凡的话:“日本所谓的移民,和历史上白人向美洲贩卖黑奴差不多,那些兰印土著被没收财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部关在一起,若猪仔一样整船整船地运往中国,途中只发给少量清水和食物,抵达华北、东北的港口后,再按照地区,由伪'政府'统一进行分配。在伪军的皮鞭和枪口下,那些兰印人需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抵达目的地。在这种野蛮的迁移途中,起码有四分之一身体虚弱的人死于非命。”

总政治部主任展到不解地问:“既然日本以如此残忍的手段对付兰印人,为什么这些土著还甘愿做日本人的走狗?”

徐一凡道:“迁移途中是暴力的,但到了地方后,日本却采用怀柔手段对待,派出人深入移民安置点,代表日本'政府'致歉,并对折损人口的家庭用军票、土地、生产资料等进行补偿。一般一个村子设两个村长,一个华人村长,一个土著村长,如果有什么纠纷,日本殖民'政府'均偏向土著。通过这样的手段,那些土著看到比自己更悲惨的华人的命运,心理就平衡了,自然而然地倒向了日本人。”

众将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些兰印土著如此好糊弄。

常保芳忧心忡忡地说:

“现在形势不妙啊!日军的补给,可以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源源不断获得,而我们,却需要千里迢迢从川南空运到蒙古,再由蒙古通过汽车或者空运送到中亚,最后由火车或汽车送到前线将士手里。如果不是我们研发出飞艇这种大载重量的飞行器,估计这会儿中亚地区的军队早已断炊了!”

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沈炎襄中将道:

“现在远东军的粮食和弹'药'物资还有剩余,我担心随着战事持续下去,远东军的后勤最终也会压到我们身上,以我们现在的补给能力,迟早会把我们给拖垮。当务之急,是迅速恢复中亚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实现就近补给。”

“这是最好的法子!”

安毅微微点头:“中亚地区的工厂企业数量统计出来了没有?有没有个合理的发展规划?”

“派驻各地接收工厂企业和农、牧场,主持土地改革和创建军管会的民运大队及工作组同志已经于把具体数据上交了,我们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已经派出联合调查组,进行复核。原本我们想等情况确认后再行汇报,既然'主席'提及,我就简单地说一下。”

展到拿着份厚厚的报表站了起来:

“截止上月底,我们已经在中亚公路和铁路沿线城市建立起了各级军管会,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成立了'政府'。除阿拉木图以南、卡拉卡帕尔草原重要城市浩罕以东地区外,我们共接收工厂企业九百八十六家,工业门类包括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其中能源又分为石油、煤炭和电力,冶金包括钢铁及有'色'金属,机械则分重型机械、动力机械、拖拉机与农机、运输机械制造,化工包括化肥、酸碱、合成橡胶,纺织的棉、'毛'、麻织物等工厂一应俱全。总的说来,中亚地区的工业状况比我们预计的要好”

说到这里,展到干脆起身来到地图前,拿起指挥棒:“大型的工业基地有卡拉干达、古里耶夫、阿克秋宾斯克、杰兹卡兹甘、谢米帕拉丁斯克、阿什哈巴德、塔什干等,这些工业基地围绕城市自身特点,基本形成包括数十家工厂企业的庞大产业链,此外铁路公路沿线的城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